每個家庭對子女的教養都各不相同,因此,對待自己子女的方式不一定適用於親戚和好朋友的子女身上。但是,在某些特別的情況下,為了所有人好,的確需要稍微地介入。在什麼時候這樣做比較適當呢?
我們應該管教別人的孩子嗎? 分享您的看法!
參考資料:1
圖片來源:1
- 顧慮到孩子的安全時:也許當下無法立刻跟對方父母解釋,或對方父母沒有留意時,而孩子的行為已經危及到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時,能夠出聲阻止,會換來彼此事後的感激。
- 跟家裡的重要規則互相違背時:邀請其他孩子來家裡玩的時候,可能與我們在家中教導孩子應該遵守的規矩不一樣。不過,多數亞洲人因為好客,經常會在客人的小孩來訪時,有些不同的處理態度。這樣,自己的孩子可能會感到不公平,對於原本要求他們的規矩也會不願意服從。當我們到別人家拜訪時,無論大人或小孩都應該尊重對方家中的習慣。
- 與其他爸媽事先溝通過了:尤其是學齡前兒童,他們很多的行為表現都在學習成長中,常會做出爸媽意想不到的事。如果可以的話,在安排孩子一起玩之前,跟對方的爸媽多聊多問,了解彼此很在意的教養觀點是什麼。對習慣了客氣的中國人也許不容易做到,但多練習試著去做,更能帶來長期穩定良好的友誼與關係。
我們應該管教別人的孩子嗎? 分享您的看法!
參考資料:1
圖片來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