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琪很怕婆婆來看孫,她總嫌媳婦不會帶孩子。不是說小寶太瘦了,要曉琪改餵配方奶,就是猛塞小寶吃米餅,或破壞家中規矩常塞糖果給孫子。你家也有愛下指導棋或溺愛孩子的長輩嗎?
曉琪很怕婆婆來看孫,她總嫌媳婦不會帶孩子。不是說小寶太瘦了,要曉琪改餵配方奶,就是猛塞小寶吃米餅,或破壞家中規矩常塞糖果給孫子。你家也有愛下指導棋或溺愛孩子的長輩嗎?
當祖父母和父母的教養意見相左時
教養孩子本來就不是件容易事,如果有愛「犯規」的祖父母,更增添了難度。我們的爸媽愛屋及烏,疼惜我們的孩子,甚至會寵溺兒孫。如果孩子是家族裡的第一個小孩,這種情形會更加顯著。祖父母常會以「經驗老到」的姿態現身,告訴我們該怎麼照顧孩子,但「父母」才是孩子的主要監護人,當祖父母和父母的教養意見相左時,可以這麼做:
資料來源;1 2
圖片來源:1 2 3 4
當祖父母和父母的教養意見相左時
教養孩子本來就不是件容易事,如果有愛「犯規」的祖父母,更增添了難度。我們的爸媽愛屋及烏,疼惜我們的孩子,甚至會寵溺兒孫。如果孩子是家族裡的第一個小孩,這種情形會更加顯著。祖父母常會以「經驗老到」的姿態現身,告訴我們該怎麼照顧孩子,但「父母」才是孩子的主要監護人,當祖父母和父母的教養意見相左時,可以這麼做:
- 保持冷靜:
憤怒無好話,永遠記得先處理心情再去辦事情。安琪兒‧塔克 (Angel Tucker) 是美國德州的人格側寫專家,也是《別再火上加油!解讀人心無痛溝通法》( Stop Squatting With Your Spurs On! The Power To Read People, Get What You Want, And Communicate Without Pain! ) 一書的作者,她建議。最好先把孩子支開,在情緒緩和的時候與長輩細談你的想法。可利用假日聚餐時和祖父母們說明家裡的規矩,老人家也許不清楚你和孩子是如何約法三章的。塔克說:「對愛支配的祖父母來說,要給予一些你所允許的彈性空間,像是假日時可讓孩子睡晚點再起床。如果告知家中規矩而祖父母往後能夠遵守的話,便可向他們表達支持的謝意。」 - 明確溝通:
當老人家忘了家中的規矩時,可以適時地婉言提醒。喬安妮‧爵特曼 (Joani Geltman) 是臨床社工,也是親職書《我懂了!青少年父母手冊》 ( I Get It: Three Magic Words for Parents of Teens ) 的作者建議,父母應該提防祖父母會破壞家中規矩的行為。例如不希望讓孩子收到奢侈生日禮物的父母,就可以事先告知孩子祖父母對於奢侈禮物的想法,表達謝意,但要明確讓長輩知道給孩子過於貴重的禮物是不恰當的。爵特曼強調:「明確溝通是關鍵,但移情作用也很重要。要讓孩子的祖父母知道,我們了解長輩跟孫兒相處時想讓他們快樂,但破壞規矩的後果是以後在家裡將難以管教孩子。」向長輩解釋,一旦「犯規」,孩子會無所依循,這件事情十分需要祖父母的協助,因為多方的配合才能夠提供孩子良好的教養環境。 - 設下界限:
讓祖父母知道何時該適可而止收手。祖父母和孫兒的關係不同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即使祖父母想為孫兒的教養盡一份心力,也要讓他們知道幫到某個程度即可,教養的責任終究在父母身上,尤其是祖父母「犯規踩線」時,感謝他們的出手相助,同時再次申明家規的重要。 - 和伴侶建立聯合陣線:
與你的另一半站在同一陣線吧!人格側寫專家塔克說:「和另一半站在同一陣線,可讓孩子的祖父母明確了解沒有商量空間,這個舉動可讓他們知道,你和配偶都不會容忍「犯規」情況發生,沒有誰會扮『白臉』。」如果配偶還不知道孩子的祖父母對孩子教養造成的困擾,該是和他好好講明這件事的時候了;假設帶來困擾的是配偶的爸媽、而你又湊巧和他們處不來,就要靠你的另一半出面和他們談談了。 - 當情勢白熱化:
有時候孩子的祖父母就是會倚老賣老,完全反對你的教養模式 (甚至只是因為和他們的相左而反對) ,或認為你不夠資格管教子女,不願配合你所設下的規矩、堅持他們的想法,忽略你的觀點。為了不讓孩子有機可乘,說出:「阿嬤都說可以,你為什麼不准 ? 」這種話來反駁父母,臨床社工爵特曼建議,讓孩子與祖父母一同坐下來,解釋規矩的重要性,並說明無論在誰家,規定就是規定,就是得遵守。倘若祖父母依然故我,危及父母威信時,你就得下決心,想想究竟該讓祖父母涉入生活多深了,你可以先和配偶商量這件事。像是多久該帶孩子一起去探望祖父母,但要嚴格地監督規矩執行,或是減少祖父母涉入孩子教養的機會。
資料來源;1 2
圖片來源: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