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們,你開始給孩子準備教育經費了嗎? 好,我知道你的孩子還小,不著急,不過想想看,從小學一路到大學,選國立的學校,好學區房子價格不菲,選私立的學校,則學費很貴,說不定大學之後孩子還要繼續出國深造,這加起來可是一筆龐大的費用,當然是越早計劃越好啊!只不過,你有沒有想過,要準備多少教育經費? 是到高中結束、大學自理;還是只準備國立大學的費用,私立多出來的要自理;還是大學由父母負責,但要繼續深造、包括出國都要靠自己?
這很大程度是個觀念問題。有些父母願意盡其所能的爲孩子的教育買單,只要孩子願意並有能力,就會一路幫他負擔學費,因爲他們覺得盡可能地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是父母的責任,而且他們相信,讀更多的書可以讓子女未來有更好的出路,而心無旁骛的讀書,效果會最好。但是也有父母認爲,孩子長大了要靠自己,父母最多負擔到大學,再往後,想繼續深造,需要自己想辦法。如果我們撇開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義務問題,從結果來看,到底是父母爲孩子出錢對孩子的影響比較正面、還是不出錢比較正面呢? 去年美國加州大學社會學教授 Laura Hamilton 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做出令人震驚的描述:父母爲子女負擔越多的教育經費,子女在學校的表現越差!真的嗎?
畢業之後的出路呢? Hamilton 的研究發現,那些特別富有家庭出來的孩子,即使在校成績不好,最終也能通過父母的關係找到不錯的工作;但是普通中產家庭的孩子,他們找工作時沒有好的成績,而父母也沒有特別廣泛的社會關係來關照他們,則出路十分困難。
獨立、負責任、且有金錢觀念的孩子,長大後才能理解父母為自己支付高額學費的辛苦,也會理解父母要求自己分擔一部分花費的苦心。孩子知道努力,父母的辛苦才不會白費。
這很大程度是個觀念問題。有些父母願意盡其所能的爲孩子的教育買單,只要孩子願意並有能力,就會一路幫他負擔學費,因爲他們覺得盡可能地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是父母的責任,而且他們相信,讀更多的書可以讓子女未來有更好的出路,而心無旁骛的讀書,效果會最好。但是也有父母認爲,孩子長大了要靠自己,父母最多負擔到大學,再往後,想繼續深造,需要自己想辦法。如果我們撇開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義務問題,從結果來看,到底是父母爲孩子出錢對孩子的影響比較正面、還是不出錢比較正面呢? 去年美國加州大學社會學教授 Laura Hamilton 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做出令人震驚的描述:父母爲子女負擔越多的教育經費,子女在學校的表現越差!真的嗎?
父母提供的教育經費與孩子成績成反比?
Hamilton 教授同她的合作者進行了一個覆蓋全美的研究項目,她們調查了大學生在校成績和父母是否支付其大學學費的關係,得出一個很讓人驚訝的結論:平均而言,父母爲孩子的大學學費支付得越多,孩子的成績單越難看。這個調查在美國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爲美國的大學學費對於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是個很大的負擔。一般父母願意努力存錢爲孩子支付大學學費,都是希望孩子能夠把時間花在學習上,而不用到處打工或者一畢業就背負著大筆的助學貸款。可是,事與願違,Hamilton 教授說,由父母掏錢的孩子們,並沒有把時間花在學習上,反到是花在各式聚會上。如果父母沒有掏出積蓄,反而是讓孩子申請助學貸款呢? 結果也差不多,因爲孩子在校期間不需要打工,體會不到壓力,仍然不會好好學習。畢業之後的出路呢? Hamilton 的研究發現,那些特別富有家庭出來的孩子,即使在校成績不好,最終也能通過父母的關係找到不錯的工作;但是普通中產家庭的孩子,他們找工作時沒有好的成績,而父母也沒有特別廣泛的社會關係來關照他們,則出路十分困難。
經濟壓力才是學習的動力?
從 Hamilton 的結論看來,其實真正會影響孩子的成績,是他在校期間是否感受到了經濟壓力,如果他需要打工來掙生活費,那麽他就懂得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就會比較努力。所以 Hamilton 教授在一次專訪中說,就教育經費而言,她對父母有兩項建議:- 有條件的付錢
如果負擔得起,父母完全可以支付孩子的學費,不過一定要先講好條件,比如平均成績不得低於 80 分,哪個學期的成績掉下去了,下個學期的學費就要自籌。 - 讓孩子也參與進來
即使父母有足夠的積蓄,也應該要求孩子去打工,比如一個星期 20~30 小時,這樣孩子能體會掙錢不容易,才不會揮霍自己的學習機會。
要孩子珍惜學習機會,得從小培養起
只不過,Hamilton 的建議雖然很值得參考,這裡面卻有個問題,那就是,要孩子懂得父母的用心,不是件一蹴可及的事。比如你家孩子從小一帆風順的長大,從來不用付出特別的努力去得到什麽東西,要上大學了,突然有一天,你跟他講,從今之後,他需要自己負擔大學生活的費用,孩子能夠理解並接受嗎? 説不定他乾脆不要上大學了。所以,要孩子明白家長的苦心,需要從小培養。培養些什麽呢?
- 獨立性與責任感
在孩子小的時候,爸媽就要教導他學習獨立、為自己負責任,讓他面對事情的後果,有責任感的人才會懂得珍惜父母的付出。 - 金錢觀念
爸媽還要教給孩子關於錢的概念,起碼要讓他明白,錢不是永遠都用不完的。所以即使家庭再富裕,也要對孩子的一些要求說「不」,理由可以是這樣東西超出預算,或者高於某一個價格的東西,需要孩子自己努力存錢才能買。這樣,孩子才能明白,要做一件需要花很多錢的事情,必須要付出足夠的努力。
獨立、負責任、且有金錢觀念的孩子,長大後才能理解父母為自己支付高額學費的辛苦,也會理解父母要求自己分擔一部分花費的苦心。孩子知道努力,父母的辛苦才不會白費。
-
參考資料
文章
http://money.msn.com/family-money/why-parents-shouldnt-pay-for-college
http://thestir.cafemom.com/big_kid/162047/why_parents_shouldnt_make_kids
http://www.learnvest.com/2013/06/can-paying-for-college-actually-hurt-our-kids/3/
http://online.wsj.com/news/articles/SB10001424127887324063304578523462450253762
圖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76657755@N04/6881499716/sizes/l/in/photost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