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is L. Thompson 是 2010 年全球第四大國防承包商的工程師,他的團隊設計了第一支直播電視衛星和導彈防禦衛星。最近他在網路上分享了他教育 12 名子女的心得。他形容,他雖然有足夠的財力可以給予小孩富裕的生活,但是他選擇讓小孩自己去賺取大學學費,體驗人生。在他的文章最後面,他寫了一句值得我們去思考的話:「我們不曾,也不是小孩的好朋友。我們是他們的父母。」當小孩的朋友有什麽不好嗎? 我們應該當一個怎樣的父母才可以讓小孩快樂的成長? 父母的責任又是什麽呢?
但是當我的小孩變得越來越「沒大沒小」,專橫而沒禮貌時,我察覺到問題的出現。直到我看到 Thompson 哪一句話,我才知道,因為我和小孩的關係太親近,而且很多時候,因為我不想要破壞我們辛苦建立的良好關係,所以儘管他有不禮貌的行為,我也會選擇忍耐。但是這樣卻讓小孩認為自己和媽媽是在平等的位份;認為我是他的朋友。原來,如果我們和小孩之間的親近關係沒有拿捏好,我們很容易便會從「愛」小孩變成「放縱」小孩。
但是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本來就不應該是平等的。Thompson 在文章裡提出他的教養方針:「給予小孩一個有承諾,沒有妥協的穩定家庭生活。」我們可以給小孩滿滿的愛,但是要有穩定的家庭生活,父母必須要設立家規,讓小孩去服從和跟隨。根據研究,如果父母給予愛與適合年齡的行為限制,小孩會有比較好的表現。相反的,如果父母過於放縱小孩的行為,反而會影響小孩自我控制的能力。我們不應該因為害怕跟小孩起衝突而放棄管教,因為管教不代表一定要「兇」,只要我們清楚的讓小孩知道他們的錯誤,堅定我們的立場。當小孩犯錯時,讓他們自己去承擔後果,從錯誤中學習。
父母的責任是要不時的提醒小孩,教導他們生活的技能,指引他們選擇適合的道路,以及當他們的模範。朋友不一定是一個模範生,他可以有很多不好的習慣,說話可以沒大沒小;但是父母卻不可以,因為我們有責任去當小孩的範例,讓他們學習正確的態度。終有一天,小孩會離開父母獨自面對現實的社會,他們會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遭遇;所以我們當父母的要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給予指引,這樣小孩才可以安全、快樂的成長。
我們應該當小孩的朋友嗎?
有時候我們當父母的真的很為難,管教小孩是我們的責任;但是,儘管是恰當的管教,還是會引來小孩的反彈。我們愛小孩的同時,也會希望小孩愛我們;我們不希望成為小孩眼中的「巫婆」。因此,有些父母會為了減少衝突,而把對小孩的約束減少,或是視而不見。為了和小孩打好關係,而討好小孩。有些新潮媽咪甚至會認為跟小孩當朋友是一件很「酷」的事,她們會帶小孩去 KTV 唱歌,晚上沒有規定的睡覺時間,喜歡和小孩玩鬧。以我自己為例,雖然我不是一個「酷」媽咪,因為我對小孩還是有一定的限制,但是我一向認為如果我可以跟小孩保持良好的關係,他便會願意跟我合作,會比較聽話;我希望可以成為他長大後交心的朋友,希望他什麽話都跟我說。所以,我會跟小孩玩得很瘋狂,我們常常互相開玩笑,什麽話都說。但是當我的小孩變得越來越「沒大沒小」,專橫而沒禮貌時,我察覺到問題的出現。直到我看到 Thompson 哪一句話,我才知道,因為我和小孩的關係太親近,而且很多時候,因為我不想要破壞我們辛苦建立的良好關係,所以儘管他有不禮貌的行為,我也會選擇忍耐。但是這樣卻讓小孩認為自己和媽媽是在平等的位份;認為我是他的朋友。原來,如果我們和小孩之間的親近關係沒有拿捏好,我們很容易便會從「愛」小孩變成「放縱」小孩。
我們應該當一個怎樣的父母呢?
和小孩當朋友意味著我們要放棄一些尊嚴,放下規律的生活。朋友不會管你幾點睡覺,有沒有讀書,吃得營不營養,朋友講話不會用敬詞。但是,父母的本份就是要保護小孩的安全,照顧他們的健康,以及教導他們。我們都知道這一點,但是卻常常犯一個錯誤,我們沒有明確的讓小孩知道我們各自的身分與責任。我們的上一代,非常的清楚知道他們的責任就是要教養我們,他們從來不會想要當我們的朋友,或是討好我們;爸爸扮演的是嚴父的角色,媽媽是主要照顧者;子女要尊重父母,一切都應該聽從父母的安排。但是,到了我們這一代當父母的,我們講求親子溝通。再加上,現在大部分的教養書都提倡愛的教育,要父母尊重小孩的想法、意見,讓小孩自由的發展。我們很容易會誤解為,想要小孩開心,想要當一個開明的父母就是要放手讓小孩無限制的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但是一項針對美國非洲裔青少年的研究顯示,如果父母過度放縱小孩,小孩會偏向以暴力面對衝突。因為小孩失去了指引他們走上正途的方針。當小孩有太多的選擇,太多的權利時,他們會認為所有事情都可以商討:什麽要吃,什麽不想吃、可以看多久電視、什麽時候睡覺等;他們會一直要求「平等」。但是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本來就不應該是平等的。Thompson 在文章裡提出他的教養方針:「給予小孩一個有承諾,沒有妥協的穩定家庭生活。」我們可以給小孩滿滿的愛,但是要有穩定的家庭生活,父母必須要設立家規,讓小孩去服從和跟隨。根據研究,如果父母給予愛與適合年齡的行為限制,小孩會有比較好的表現。相反的,如果父母過於放縱小孩的行為,反而會影響小孩自我控制的能力。我們不應該因為害怕跟小孩起衝突而放棄管教,因為管教不代表一定要「兇」,只要我們清楚的讓小孩知道他們的錯誤,堅定我們的立場。當小孩犯錯時,讓他們自己去承擔後果,從錯誤中學習。
父母的責任是要不時的提醒小孩,教導他們生活的技能,指引他們選擇適合的道路,以及當他們的模範。朋友不一定是一個模範生,他可以有很多不好的習慣,說話可以沒大沒小;但是父母卻不可以,因為我們有責任去當小孩的範例,讓他們學習正確的態度。終有一天,小孩會離開父母獨自面對現實的社會,他們會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遭遇;所以我們當父母的要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給予指引,這樣小孩才可以安全、快樂的成長。
-
參考資料
文章
http://qz.com/165716/how-i-made-sure-all-12-of-my-kids-could-pay-for-college-themselves/#/
http://www.parentingscience.com/parents-be-friends.html
http://parentingteens.about.com/od/disciplin1/a/Be-Your-Teens-Parent-Not-Their-Friend.htm
圖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whorus3/6213596115/sizes/l/in/photost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