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歲月號的沉船事故舉世譁然,報導除了追蹤救援進度與後續責任歸屬之外,有一則報導標題吸引了我的目光:
「韓媒檢討『服從文化』:聽話的孩子罹難、叛逆的反獲救」
文意大致是陳述在船難中獲救的多為成年人或是不聽從指令的學生,而那些乖乖聽從船方廣播要求在船艙裡面待命的,最終都因為逃生不及而喪命。畢竟在長幼尊卑觀念根深柢固的南韓社會,上級或所謂專業的權威往往不容挑戰。這是多麼令人震驚的觀察!原來即便在如此驚險的生命交關之際,「服從」依舊如影隨形地操縱著受難者的決策過程,使他們只能聽話守在船艙,卻做不出最保命的判斷。
「聽話」的小孩最棒了?
多數家長確實是期盼著孩子乖乖聽話的。也因此,當有人誇獎說「哇!弟弟好乖好聽話喔」,父母往往將這個評語視為理所當然的讚美;反之,一旦有人質疑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時,父母往往會心急地試圖導正。「聽話」與否,儼然成了教養成功與否的關鍵衡量指標。聽話畢竟不是壞事。然而過度崇尚「聽話」這個行為標準時,則不免容易忽略了聽話所帶來的隱憂,包括:
- 貶抑孩子自我價值
聽命於人的孩子,由於長期被要求服從,自然會壓抑自己真正的念頭和想法。長此以往,孩子心裡想法是什麼恐怕對他們也不重要了,因為總會有人出面提供想法供孩子遵循。 - 助長自卑感
當孩子地想法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否定,只為了服從某種標準答案時,那種「被否定」地感覺也就深植於心,徒增孩子的自卑感。 - 培養「霸凌」的溫床
要養出聽話的孩子,有時難免伴隨處罰或是體罰等手法。倘若孩子接受了這樣的邏輯,也無條件接受同儕所有不合理要求,霸凌也就於焉成形了。 - 阻礙批判性思考
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問問題」和「反思多種可能」是很重要的能力。如果父母總是用「聽話就對了、不要問這麼多」或「因為我說的算」來要求,自然也就扼殺了孩子批判思考的能力。 - 扼殺親子間的信任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於即便明知自己有異議,仍可放心與父母進行溝通。過度要求孩子服從而忽略孩子的真實感受,只會使孩子喪失對父母的信任罷了。 - 喪失對自我的約束力
想像一個孩子老是在「被要求」後才去寫功課,那麼「寫功課」就只是一個純粹的服從行為,而非孩子的自我約束。若有一天要求寫作業的聲音不見了,那麼作業沒寫恐怕也只是預料中事 。
「讓孩子服從」與「請孩子合作」
那麼,難道我們要鼓勵孩子不要聽話? 那倒未必。我們還是很希望孩子可以聽話寫功課、聽話去刷牙、聽話上床去睡覺。但我們必須調整一下,設法從上述「我希望孩子…」的要求服從模式,改由「邀請孩子一起做」的合作模式。讓孩子在寫功課、刷牙或睡覺等這些期待上,是自己打從心裡「想要」,而非單純出於順從。那怕是吃藥或寫功課等這類苦差事也一樣。
這種「合作」模式,與一味「服從」父母指示,兩者間有很不一樣的邏輯。在這種合作模式下,孩子其實是有選擇的、有參與決策過程的,且心知肚明這樣做與那樣做可能會導致怎麼不同的結果。在這種合作的模式下,孩子不是被動聽話,而是實實在在握有對自己身體、想法、行為和決策的掌控權。
請孩子合作,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式入門:
- 提供其他選項
提供孩子選擇權,孩子實際上也從選擇的過程中為自己的決定負責、進而形成自我要求。舉例來說:當孩子吵著要吃糖果時,若只是以「糖果有害不准吃」並期待孩子聽話,不如也提出其他的選項,好比「糖果對身體不好,但我們可以吃一點優格或是水果,你想要吃哪一樣」。讓孩子有所選擇並提供安全的選項,是尊重孩子作為判斷主體的好方法。 - 尊重孩子的獨特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喜歡的食物、愛聽的音樂、偏好的打扮。孩子當然也是。而且隨著孩子長大,喜歡的東西可能也因時而異。尊重這些喜好,接受他可能今天想綁馬尾或是想穿褲子的品味— 那怕這些跟妳的大相逕庭。但只要在無傷大雅的情況之下,為什麼不試著尊重孩子自己作主的獨特性呢? - 調整自己期待
依據孩子不同年齡與發展階段,來調整自己的期待是必要的。我們都希望孩子會聽話乖乖收玩具,但若大人自己收拾灑得滿地的樂高積木都倍感艱辛了,那麼要求一個兩歲的孩子要乖乖把玩具收好,就有點不切實際了。比較建議的作法或許是邀請孩子「一起收拾」,並從旁協助。設定合乎孩子能力的期待,孩子才有辦法在合理的期許下漸進地學會「跟大人合作」。 - 少說一點「不」
妳會為了孩子的安全,不得不成天做出禁止的要求:「不可以碰」、「不要吃」、「不准看」…等。即便我們無意樹立威權,威權卻也因此而生。不想給孩子吃糖果,就把糖果收到看不到的地方;不想孩子撞到,就先把危險的家具撤掉。幫自己營造「少說不」的環境,且有意識地放下自己的家長威權角色,才能展開合作的契機。 - 不斷地溝通想法
永遠保持和孩子說明和溝通的熱忱,不管多累多忙。要孩子「服從」或許可以達成立即的目的,但學著和孩子說明事情原委,更是和孩子合作的誠意表現。
生活中我們總有希望孩子聽話的時候,但聽話的表現可以是出於「服從」,也可以是出於「合作」。當服從已被指出有害,我們更應該有意識地拿掉自己威權的角色,讓孩子在聽話之餘卻不盲從,合作之餘仍保有自身的選擇與彈性,如此才是孩子聽話的極致表現。
-
參考資料文章
http://www.authenticparenting.info/2012/05/are-you-damaging-your-child-by.html
http://www.positiveparentingconnection.net/if-not-obedience-then-what-five-ideas-to-get-kids-on-board/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_nezemnaya_/2756546419/sizes/o/in/photost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