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一位近親,在孩子尚未足歲的時候便離婚了。其孩子在複雜的家庭關係中長大,小小年紀便以超齡之姿,面對原生父母之間不成熟的互動,甚至再婚的衝擊。單親家庭不是罪,但不成熟的單親父母常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到無辜的孩子。若您也是單親爸媽,不妨檢視一下,是否做出可能傷及孩子心靈的行為舉止。
- 說另一半的壞話
孩子會認為爸爸媽媽是各別是自己的一半;當爸爸或媽媽指責對方的不是,其實也批評到孩子。繼父繼母,或是其他親戚朋友對孩子的原生父母口出惡言,殺傷力也不容小覷。 - 透露離婚細節給孩子
孩子對於父母在商討離婚的細節,是不會有興趣的。透露過多的資訊,如:贍養費、探視時間、教養費等,對年幼的孩子是種困擾,對年長的孩子更是種無形的壓力。 - 把孩子當作間諜
若你想知道甚麼事情,直接問對方。不要對剛探視回來的孩子窮追猛打:「你媽媽有男朋友了嗎?」「你爸爸最近在做甚麼?」。這樣不算健康且正常的溝通,會讓夾在中間的孩子有錯覺,認為自己不過是個被利用的工具。 - 在孩子面前爭吵
爭執的氣氛總是令人不悅,說出來的話或做出來的舉止也往往不理智。這不是單親家庭的專利,就算是正常夫妻也會面臨的狀況。然而,單親家庭的孩子面對這場面,心裡想必更糾結;因為在正常家庭,孩子還有可能看到父母和好如初的畫面。離婚父母的孩子,只能感受到對方的怨懟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 不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是的,大人的世界很複雜,孩子不可能全盤理解;他們甚至會誤解。讓孩子盡情地說 (同時也盡情地發洩),大人做一個好的聽眾,適當時和他們溝通。「理解」不是一朝一夕,溝通的成效要長時間累積。 - 忽視孩子問起離婚的事
要用孩子能了解的話,解釋給他聽。若講孩子不懂的話,對他們而言跟敷衍無異。給孩子一個可以理解且接受的答案,比讓他們帶著困惑長大還要好。 - 當孩子和去跟另一半見面,表現哀傷或生氣
坦白說,這樣的結果並不是孩子造成的,也不是他願意的。始作俑者的大人實在不該將負面情緒加諸在無辜的孩子身上。 - 阻撓另一半探視孩子
有人懷著處罰、報復的心態不讓另一半探視孩子,這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是有很大的傷害。父母可以分離,但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不可以缺席。原生父母對孩子有不可取代的意義,那怕是其他的親人給予多豐厚的溫暖支持。 - 用錢收買孩子的心
你可以帶孩子出國遊山玩水,買最新的玩具、遊戲讓孩子開心。但這都只是暫時的,不代表你真的打動孩子的心。甚至讓出錢的爸爸或媽媽有錯覺,只要出錢就代表有付出關愛。 - 讓孩子為父母做決定
「你想跟爸爸還是跟媽媽?」這類問題應該是全世界最無解的選擇題。父母該理智商量任何決定,告知孩子且尊重孩子的意願,而非將燙手山芋丟給孩子解決。 - 和孩子相處時,總是嚴肅沉悶
也許爸爸或媽媽難得見上孩子一面,有很多事想要教導;也或許看到這孩子讓你想起不愉快的婚姻關係,使你滿臉愁容。但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樂,他們也該值得擁有一個單純的快樂的童年。父母要確保相處的品質是正向、且愉悅有趣。
離婚不是不可以談的禁忌話題,成人可以有許多管道讓孩子理解和接受。口拙的爸爸媽媽,不妨讓精美的圖文替你說出無法表達的心聲,也幫助你的孩子找到同理的角色。以下是在台灣可以購得關於離婚的童書、繪本:
- 恐龍離婚記:面對父母離婚的最佳指南-恐龍家庭教養繪本4
作者:蘿瑞.克拉斯尼.布朗、馬可.布朗。遠流出版社。 - 爸爸的未婚妻
作者:今井恭子、陳雅婷、岡本順。新苗出版社。 - 刺蝟釣手
作者:陳景聰。小魯文化出版社。 - 窈窕奶爸
作者:安.范恩。天下雜誌出版社。 - At Daddy's on Saturdays
作者:Linda Walvoord - Fred Stays With Me!
作者:Nancy Coffelt - The Best of Both Nests
作者: The Best of Both Nests
而爸爸媽媽也可以參考專家的意見,時時修正自己的教養方式:
- 陪孩子走過父母離婚的傷心路
作家:王擎天。電子工業出版社。 - 擁抱自己,療癒外遇傷痛:離開婚姻前後的情緒療癒、親子教養、回歸平靜
作家:胡可歆。木馬文化。 - 巴黎單親路
作家:施文英。張老師文化。
-
參考資料文章
http://divorcesupport.about.com/od/childrenanddivorce/tp/childrendont.htm
http://singleparents.about.com/od/parenting/a/cope_divorce.htm
http://divorcesupport.about.com/od/childrenanddivorce/a/NegAffects.htm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paj/1322019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