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是標準的城市兒童,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少且短,但我仍透過在外婆農家兜轉的機會,對農村綠地有所好感。在英國求學這段時間更發現:不論園藝或花藝,「自然」已然是當地人生活的一部份。那怕只是一個小小的窗台,也要放幾盆香草盆栽,煮菜時隨手摘幾把香料。家門前後若有小小的空地,絕不會任它雜草叢生,或是堆放雜物;有空之餘全家老小一起奮力整頓這小小綠地。更不要說住家或是辦公室的一隅,常有看了令人賞心悅目的盆栽。那樣的氛圍讓我心生嚮往。
美國北卡州立大學曾在 2012 年發表了一篇讓孩子親近綠色環境,好處多多的報導:對孩子的健康、心智、認知、自我管理和人際關係都有幫助。其實,豈止是孩子? 大人也可從中受惠!我每次看到辦公桌上的藍紫色繡球花,煩躁的心情立刻平靜,彷彿自己又重遊日本京都三千院。休假到花蓮、台東遠遊,山水綠地帶來的放鬆感,真有股衝動想拋下一切,在當地定居過著像日本節目自給自足過日子的生活。多情的我逐步地將自然帶進家如鞋盒般狹小,甚至連陽台都沒有的出租公寓,企圖也讓我的孩子體驗花草所帶來的生活情趣。
- 先從一小盆栽開始
我家孩子的第一個盆栽是吃完的布丁盒鋪上衛生紙,灑上綠豆再澆水。豆芽很快就生長了!自此以後他們會央求我們留一些生綠豆,等吃完布丁後再種植。完全不需要大人幫忙就上手,這過程也有些趣事:水太滿,綠豆變爛。不小心用熱開水澆花,也同樣長不出來。這些失敗經驗都是在大人的放任下,讓他們親身經驗,我覺得很難得可貴。 - 帶孩子逛逛假日花市
有了以上好的開始,我便帶著孩子到假日花市去逛逛。那裡真是一個大寶庫,不管是各式各樣的花種或是盆栽,還有孩子從未見過的工具、肥料、容器。大大激起他們的好奇心。當然,每次回家我都讓孩子們在預算內帶一盆小盆栽回家照顧。買下時,帶著孩子跟老闆請教照顧的訣竅,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他們將來要一起擔負照顧的責任。 - 試著在家中顯眼的地方擺上盆栽或花束
不管是親友餽送、路邊摘檢、或是自己購買,讓家裡某個區塊有個賞心悅目的盆栽或花束來點綴環境。讓孩子體會這些不會說話、不能與人互動的生命所帶給家人的平靜和美好。 - 讓孩子參與照顧花草的責任
我總是帶著家中孩子一起做!姪女四歲時,就在我的監視下拿花剪修剪買來玫瑰花莖的長度。女兒三歲時,拿著玩具花灑,吃力著顛著腳,站在椅子上為窗台的九重葛澆花。我會先示範,然後放手看著他們做,只要出一張嘴告訴他們關於現在正在照顧的植物的相關知識就夠了。 - 假日盡量往有山、樹、草的地方走動
直接帶小孩走向戶外,眼見大自然,家長也不用費心提防著孩子看太多電視或使用過多的 3C 產品。 - 摘下路邊掉落的花草回家做手工藝
網路上有很多影片教學,甚至幼稚園、小學的美勞課也有相關的活動,帶著孩子做壓花、樹葉拓印,變成獨一無二的畫、卡片或書籤。 - 讓盆中植物果實,成為盤中飧
家中有種香草盆栽的家長,可在煮飯時請孩子代為摘剪一些草葉,簡單清洗,使其為食物香料的一部份。甚至,家中若有足夠的空間,不妨種植一些可食用的作物,如小蕃茄、萵苣等。比較有挑戰性,但生活趣味也加高。 - 歡迎與盆栽為友的伙伴
如果有小鳥、蝴蝶、蜜蜂品味極好,欣賞你們家的盆栽,快快叫孩子來觀看。這是他們 (尤其是生長在都市的孩子) 最興奮的一刻。我家的孩子常這樣隔著紗窗,跟蝴蝶說話。也刻意留下一些水果讓小鳥啄食。 - 蒐集樹葉、花瓣
平日走在路上,人行道上的落葉都可以鼓勵孩子講回來蒐藏。如果家長和孩子夠認真,還可以上網查品種。雖然我的孩子不愛撿落葉也不摘花,但他們會多花幾秒鐘看一看,問問同行的大人知不知道那是什麼。 - 抓蟲、養蟲並記錄
偶爾洗菜時,會抓到一些小蝸牛,我會讓牠們移居到我的盆栽。讓我的孩子有機會看看一些小動物。有時,我會鼓勵愛畫畫的孩子們,畫下家中喜愛的盆栽和動物。當然,這些作品都會被我貼在牆上好一陣子,讓他們開心一下。
-
參考資料文章
http://naturalearning.org/sites/default/files/Benefits%20of%20Connecting%20Children%20with%20Nature_InfoSheet.pdf
http://www.kidspot.com.au/kids-activities-and-games/gardening-for-kids+31.htm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juhansonin/3584496703/in/photostream/
https://www.flickr.com/photos/sarairachel/6934957636/in/photost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