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盡責的家長,總喜歡規劃孩子有多采多姿的生活。去親子館玩、上潛能開發班、才藝課…即便閒賦在家,大人也義不容辭地陪孩子看書、聽音樂、玩玩具、桌遊。就怕孩子愁眉苦臉地對你說:「爸、媽,我好無聊啊!我沒事可做。」但是,已經有不少學者指出,當孩子感到無聊時,往往是誘發他們內在潛能和創意的好時機。
為何孩子會覺得無聊?
蘿拉‧馬可汗教授 (Dr. Laura Markham) 在親子網站 Aha! Parenting.com 簡明扼要地歸納三點孩子常覺得無聊的主因:- 生活時間大多被電視、平板、線上遊戲等3C娛樂產品佔據,導致孩子獨處時,手足無措。
- 生活太過於規律,常被滿滿的課程、活動佔據,一旦缺乏預先計畫和備案,孩子便茫然不知所措。
- 需要父母的注意和陪伴,跟父母抱怨無聊,只是一個手段。
為何該讓孩子適度地覺得無聊?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的客座教授泰瑞莎‧貝爾頓 (Dr. Teresa Belton) 女士訪問了幾位作家、藝術家和科學家。受訪時,不少受訪者提及在年幼時、年紀稍長、甚至成年後,「無聊時光」讓他們有機會靜下來想想,自己最喜愛做的是為何,進而實際行動;這段空白時間讓他們有機會探索、發展自己的熱愛。當然,無聊往往伴隨著孤單。一開始孤單的情緒可能令人難受,但孩子的天性就是愛找樂子,隨之而來孩子自己會想辦法自我娛樂:胡亂編寫故事、編歌曲、自彈自唱、自己演獨角戲、畫只有自己看得懂的圖,或者到鄰居家跟獨居老人串門子。「無聊時光」除了讓孩子有機會發揮創意、找到自己熱愛的事物,最重要的是能學著自己掌握時間。是的,能預先計畫好的生活,不僅規律也充實,但現實生活中往往有許多事會打亂預期的步調。讓孩子感受到:要隨時保持彈性,事不如能願時腦筋要轉彎應變,甚至學會享受突如其來的空白時光。
面對孩子抱怨無聊,父母可以怎麼做?
貝爾頓女士也表示,若孩子欠缺自我發展內在動機的能力,「無聊時光」也會讓有些孩子做出行為脫序的事。換句話說,孩子的內在資源缺乏 (欠缺想像力、行動力)、不善獨處、甚至沒有成熟度辨別危險、是非黑白,也有可能會有行為走鐘的狀況。因此,身為家長,仍可有些作為引導孩子善用「無聊時光」:
- 限制電視、平板、線上遊戲等3C娛樂產品的接觸因為孩子若習慣性地被此類娛樂「霸佔」,便減少獨處、自省、自我發揮的機會。
- 花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忙碌的你可以讓他幫你一點公事或家事的小忙,如:身為教職的媽媽讓大孩子幫忙改考卷、或是讓孩子幫忙洗菜 (喔!孩子超愛,因為他們愛玩水)。
- 準備一個「無聊聚寶盆」裡面有無數張紙條紀載無聊時可以做的小活動。例如:拿捲尺量家裡每一個空間的長寬。畫一張藏寶圖讓下班回家的爸爸找寶藏。用廢棄紙盒、紙板做一個小汽車停車場 (沒錯,今年你生日,媽媽不會買 TOMICA 停車場給你),或是洗個泡泡浴順便用泡泡製造雪人。這些點子平日家長無事時,想到便可順手記下,放在一盒子裡,然後孩子覺得無聊時,讓他抽籤選擇活動。
-
參考資料文章
http://www.bbc.com/news/education-21895704
http://www.ahaparenting.com/parenting-tools/raise-great-kids/intellegent-creative-child/boredom-busters-good-for-kids
http://www.huffingtonpost.ca/alyson-jones/kids-and-boredom_b_5686016.html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93751689@N04/92103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