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當上全職的新手媽媽時,看著寶寶,總想知道他的小腦袋在想什麼!整天面對著還不會講話的嬰兒,除了逗她笑,好像也沒有別的互動方式。那時我買了幫助大腦開發的書,其中有一項就是教導寶寶嬰兒手語。後來看到網路上許多成功媽媽所分享的影片,覺得能夠早點跟寶寶互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實在很令人興奮!但自己教女兒手語,卻沒有想像中容易,尤其我太急於求成,當下沒有得到直接回饋,就無力地放棄了。直到最近進入女兒兩歲的小叛逆期,有次她突然在百貨公司大庭廣眾之下,躺在地上哭著硬要我抱,我實在不明究理,還以為她就是在鬧脾氣,後來才發現,是因為媽媽逛街太久,忘記她的吃飯時間了!如果當初有教會他嬰兒手語,只要一個手勢就能避免這種尷尬。所以我又仔細研究了嬰兒手語的教學法與學習的好處,希望對小女兒再實驗一次!
嬰兒手語是什麼?
嬰兒手語是在寶寶還不會說話前,教他們使用手語來跟爸媽溝通。通常是從一些簡單的生活用語開始,讓寶寶可以主動提出需求,也讓媽媽可以提早跟寶寶互動。國內外都有一些網站與書籍可以參考,像是這英文網站 www.babysignlanguage.com,就有很詳細的說明與豐富的手語教學影片,國內也有信誼出版社出的『小手會說話』可作為參考。嬰兒手語怎麼教?
- 開始教手語的時機
基本上專家都建議在寶寶 6~7 個月時就可開始教,但大部分的孩子要到 8 個月才會有所回應,也就是說初期在教時,回饋會比較慢,需要父母持續的教導。如果是像我一樣較急於求成的媽媽,可以晚一點開始,等到孩子 8~9 個月時教,回應會快些,但也相對損失了一些幫助孩子大腦開發的時間。另外也可觀察寶寶的發展狀況,來決定開始教的時機,像是寶寶開始對事物好奇、東西掉了會去觀察東西的去向或是會想要觀察你似的盯著你看,這都表示寶寶已經準備好了他的好奇心,可以開始學手語囉! - 樂趣!樂趣!樂趣!
一開始先挑約 3~5 個手勢,最好是以他最有興趣或日常生活最常接觸的東西,像是食物類,因為有最直接的刺激反應,比較容易成功。例如每次喝牛奶之前用一個有趣的聲調或是表情,比出喝牛奶的手語,讓他把喝牛奶跟你比的手語連結在一起。過程要保持趣味性,用遊戲感來引發學習的興趣。大一點的寶寶,可能還會自己有屬於自己的手語,那就用他自己喜歡的方式,不一定要按照書上既有的,只要讓雙方都覺得輕鬆有趣就可! - 耐心地重複教導
因為不知道寶寶什麼時候會有回饋,爸媽們得有充分的耐心,把簡單的手語多次的重複教導,這點對我來說也不容易,但網路上有許多非常厲害的媽媽們,最後可以讓孩子學到上百個手語,他們都表示重複的教導很重要。另外,在寶寶開始回應時,要不吝嗇的讚美他們,讓他們更有學習的動力!
學嬰兒手語的好處
- 早期溝通與加強自信心
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能與寶寶早期溝通,瞭解他們的需求,讓爸媽不會疲於猜測,對著哭鬧不休的孩子一籌莫展。而在寶寶方面,則讓他們有機會主動的提出要求且獲得回應,可幫助寶寶發展自信心,了解自我價值。 - 增加與父母的親密與相處樂趣
爸媽在教寶寶手語時,需要有頻繁的眼神交流與肢體互動,這對寶寶來說是一種關愛的表現,會讓親子關係更緊密。而且,讓寶寶學手語很重要的一個態度是要讓這件事情充滿樂趣,不是冷冰冰的逼著他學,而是增添爸媽與寶寶之間的相處樂趣。 - 增進溝通能力與幫助腦部發展
初次接觸寶寶手語的媽媽們,常有個疑問,就是學手語究竟會不會延緩寶寶學說話的時間? 針對這點,目前科學界已有小規模的研究,驗證寶寶手語對腦部開發與增進溝通能力的事實,但是的確還未有大規模的科學驗證。不過,多數專家對於學手語是非常肯定的,強調這對於腦部的發展與語言能力的增進是有正面的效益的。因為媽媽們每次教手語時,其實都還是會發出聲音,就像在教孩子認識動物時,講到貓,就會摸摸兩頰假裝有貓鬍鬚來幫助孩子記憶一樣,手語只是一種輔助,卻可讓孩子同時訓練多個感官能力,這樣正面的刺激,對孩子是絕對有幫助的。而且嬰兒手語在歐美已流行了一段時間,大部份教導手語的媽媽都表示,孩子的溝通能力進步很快,開始說話的時間較早,使用的字彙也較豐富,原因可能是因為孩子已經了解溝通的樂趣,因此會想要學習更有效率的溝通方式。
-
參考資料文章
http://psychcentral.com/lib/teaching-your-baby-sign-language-can-benefit-both-of-you/0002423
http://www.kids-center.org/thread/Teaching-Baby-Sign-Language.html
圖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futurestreet/3334241318
http://www.flickr.com/photos/yomersapiens/1480119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