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兩歲時,正是頑皮的年齡,整天不是這裡闖禍,就是那裡搗蛋,已經累了一整天的我,到了傍晚時,耐性已經完全耗盡,一個按耐不住便對小孩大發雷霆,但是事後又對自己的情緒失控感到懊悔萬分。有一天,我帶著小孩到菜市場買菜。車剛停好,正要離開時,後面卻傳來一個口氣非常不友善的聲音說:「妳的車停得太近,我的車出不去,妳不移開我就叫人來拖車。」本來要我把車移前面一點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那位太太沒禮貌的口氣卻讓我非常生氣,於是,火氣一來,就跟她吵起來了。吵著吵著,突然有一隻小手拉一拉我的衣袖,我才忽然意會到我的小孩正站在我的旁邊,把成人醜陋的一面完全看在眼裡。
我們都希望可以當一個稱職的父母,作小孩的好榜樣,希望可以在小孩面前維護我們的形象,我們的尊嚴;總覺得唯有保持義正詞嚴,規矩守禮,才會得到小孩的尊重,所以我們會極力的不讓自己在小孩面前犯錯。但是我們是人,是人就一定會犯錯,儘管我們不斷的提醒自己不要在小孩面前吵架、發脾氣、抽煙、喝酒、罵髒話,但是伴隨了我們這麼多年的習慣絕對不是一時三刻可以改變的。當我們在小孩面前做了最壞的示範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當我們因為「教導」小孩而跟小孩「撕破臉」後,又應該怎樣去修復我們的親子關係呢?
父母不用感到太內疚
我們明明知道不應該吼罵小孩,但是火氣一來,還是犯了。我們明明知道不應該在小孩面前罵髒話,但是還是衝口而出了。通常事後我們會感到後悔或慚愧。但是其實我們大可以不必感到太內疚,因為只要我們事後處理得恰當,我們不只可以挽回小孩對我們的尊重,而且還可以讓小孩從中學習。當然,我們不是要鼓勵家長放任自己的壞行為,因為如果我們沒有改過的心,或是事後沒有安撫好小孩的情緒,或是沒有解釋給小孩聽他所看到的事情,對小孩來說絕對是負面的影響。特別對於年紀漸漸長大的小孩,當我們「教訓」完小孩後,不是說沒事小孩就真的可以沒事。也許他礙於不想要再被罵,表面上會說沒事,但是他們心底裡就真的明白父母到底在生氣什麼? 為什麼要罵他嗎? 所以我們事後的功夫一定不能省。當小孩看到成人吵架時
以上面「移車」的事件為例,當時我真的覺得自己是一個糟糕透的媽咪,我怎麼可以在小孩面前為了一口氣跟別人吵架呢!? 當我們離開後,我首先問小孩,「剛剛有沒有嚇到你了?」然後,我跟他說:「對不起!」我解釋給小孩聽,「我剛剛作了不好的示範,其實我可以用比較溫和的方式來應對,譬如耐性的跟那位太太說:『我願意把車子移前,妳不需要那麼生氣』...等。」我讓小孩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些人比較急性子,有些人比較有耐性。而很多時候,一時的衝動會造成很大的錯誤。如果我一開始能夠按耐住自己的脾氣,就不會有之後的爭吵。同樣的,如果那位太太一開始就能夠有禮貌的跟別人說話,我也會好好的回應她。當小孩看到父母吵架時
看到父母吵架對小孩的傷害很大。他們很容易會把父母的爭吵歸咎於自己,覺得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父母間的爭吵是「理性」,不帶攻擊性的,反而可以讓小孩學習到另一種溝通的方法。當小孩進入社會後,難免會跟同學、同事等有所爭執,或是有意見不一致的時候,要怎樣跟別人溝通,以「就事論事」的方式說出自己的訴求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問。父母除了在爭吵時要保持理智,事後也應該跟小孩解釋發生什麼事,而讓小孩知道父母爭吵後怎樣和好更是重要。我們要讓小孩知道夫妻難免會有爭吵的時候,但是爭吵歸爭吵,但是彼此還是很關心對方,愛護對方的。當小孩看到父母的壞行為時
在小孩愛模仿的年齡,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小孩的模仿目標。特別是成人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喝酒、抽煙、罵髒話等,小孩更感到有趣。然而子女經常性的看到父母的壞行為,會增加他們成長後壞行為形成的機率。但是要父母戒掉所有的壞行為也不是立刻可以辦到的事。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父母要接受自己有不對的地方。唯有我們承認自己的錯誤,我們才會願意改正。然後要跟小孩坦承並解釋給小孩聽自己的行為是不當的。小孩的爸爸每次抽煙都會躲到小孩看不到的地方。當小孩問他去了那裡時,他就會吱吱嗚嗚的隨便編出一個藉口來敷衍小孩。但是小孩卻可以確確實實的聞到爸爸身上的煙味。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在小孩面前喝酒、抽煙,但是如果真的被小孩看見了或是小孩有疑問時,也不應該隱瞞欺騙,假裝說在喝汽水或是什麼的。因為當小孩發現你說謊時,對小孩又是另一層的傷害,而且還會因此失信於小孩。當父母對小孩發脾氣時
小孩平常忘記關電視、把玩具放在客廳玩,爸爸都不會怎樣的,但是今天因為爸爸在工作上有點不如意,回到家又看到小孩把房子弄到亂七八糟,怒氣一來,便一發不可收拾。回到房間後,爸爸才發現自己剛剛把情緒發洩在小孩身上了,正感到內疚,但是明明小孩也有不對,一下子面子拉不下來,怎樣才可以重修親子關係呢?- 給小孩一個擁抱。有時候一個擁抱,一個微笑比任何的言語都有效。
- 道歉。不管小孩有沒有錯,但是身為成熟的大人對小孩發脾氣就是不對,所以應以身作則先跟小孩道歉。
- 讓小孩發洩。如果小孩心裡有委屈,這時候他可能會想要放聲大哭。等他心情平復後再跟他討論剛才發生的事情。
- 找出共識。解釋給小孩聽你對他的要求,聆聽小孩的需求,找出雙方都覺得舒服的溝通方式。我的小孩會跟我說:「你可以跟我說我做錯了什麼,但是你不要罵我。」
- 跟小孩玩。當討論完畢後,也許氣氛還有一點點怪怪的。這時候,最好打破隔膜的方法就是和小孩玩耍。我比較建議帶小孩到戶外,如公園跑跑,看著綠油油的草地,可以把之前不愉快的心情全部掃空。
-
參考資料文章
http://www.parents.com/parenting/better-parenting/style/good-things-kids-learn-from-your-bad-habits/
http://www.ahaparenting.com/_blog/Parenting_Blog/post/how-to-reconnect-child-having-bad-day/
http://wpri.com/2014/04/14/parents-make-mistakes-too/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7378221@N03/352788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