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預產期的到來,做事向來有條不紊的我很快就打理好迎接新生命該有的一切用品:舊的嬰兒床重組 - check! 老大用過的嬰兒衣物清洗準備– check! 月子餐月子中心預約– check! 哺育用品– check! 老大的看護照料– check!
雖說迎接第二胎,心態比以往淡定,但說沒有焦慮也是不完全正確。以上物質環境的預備是容易的,但小小人一旦出世,家庭生活的紊亂戰爭開打,實際狀況會如何,無人得知。兩個孩子皆能受到妥善的照護嗎? 生活開銷和品質會大打折扣嗎? 我要蓬頭垢面且睡眠不足的姿態出現在親友面前嗎? 新生命的加入會改變夫妻相處的質與量嗎?
問問周邊的親友,大多苦笑對你說:「忘了當時的狀況了!」 「就這樣過日子囉!總是會熬過來的。」然而,參考國內外各大親子網站,也有理智的家長以過來人的經驗給了以下中肯的建議:
- 重新檢視家庭收支,將新生兒即將消耗的花費算上。
夫妻倆的薪水固定不變,但新成員的加入絕對會影響支出、甚至生活品質。大略估算現在每個月的開銷,新生兒的必要支出,甚至家中未來短期計畫、旅遊消費也算進來,家長會很清楚知道是否需要開源、哪裡需要節流。想請育嬰假的家長,是否準備好足夠的金錢糧彈? 家族旅遊的頻繁程度是否要降低,或是改變旅遊地點以降低預算? - 第一個孩子的心態安撫…你不可能做到所謂的盡善盡美。
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已經可以拿出來獨立討論。InMommy 的親子專欄過去也有作者分享:如何帶著第一個孩子一起做好心理準備迎接即將出生的弟弟或妹妹。雖說,周邊的親友分享,孩子忌妒仍是在所難免的;家長顧此失彼一定會發生。不可能防範,但要想好安撫策略;屆時真實狀況發生,家長可以少些自責和挫敗。 - 媽媽的時間管理。
不管是職業婦女或全職媽媽,一早起來餵 (擠) 完奶、張羅大的吃食,手忙腳亂 (趕在上班前) 將孩子送到幼兒園 (和托嬰中心)。接下來是擠奶、煮晚餐、幫孩子清洗身體、玩遊戲互動說故事。即便孩子睡著了,還要找時間打掃、甚至做副食品。這些零零總總的事項,要怎麼有效率地組織起來?
是的,有人毫無計畫,兵荒馬亂中也就這樣撐過來了。但是,若能事先做一粗略的規劃、沙盤推演,這過中會減少父母的勞累挫折、甚至照顧者間不必要的口角。 - 不拘小節、大而化之能讓照顧者更有行動效率。
以媽媽為例:剪個俐落的短髮或將長髮盤起來,比每天花時間上捲子來得實際。衣服是清洗方便的 T-shirt;鞋子是穿脫容易的懶人鞋。先暫時不要管哪個包包比較符合今天的心情,固定一個功能性強的包包,裡面固定放著嬰幼兒必需品、玩具、家中鑰匙、少數現金等。出門隨時拎著走,有空檔再補裡面不足的物資。副食品趁親人能接手幫忙時一次做很多、衣服碗盤一天 (甚至更多天) 洗一次、特別忙碌的某天就叫外送或是到親友家搭伙不煮食…仔細想想,能偷閒的方式還真不少。 - 降低自己的期待。
不管國內、國外的親子論壇,許多家長在討論,身為家長,尤其是職業婦女,能不能魚與熊掌兼得 (Can I have it all?) 在閱讀無數的激辯後,自己的淺見是:可以。但這背後需要金錢、人力或物資來支撐。比如:想要維持過去上健身房的習慣,就得有人在這空檔幫你看護孩子。想要盡心照顧孩子,還得保持家中一塵不染,就得有人願意出手幫忙分擔家務。如果沒有金錢、人力或物資做後盾,一切都得事必躬親的家長,降低自己的期待是合理的。 - 認知一個事實:你要適應兩個不同性格的小人兒,而非兩個一樣的孩子。
雖說台灣人有句玩笑話:「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但是每個孩子的天生質性有異,從嬰兒看照起就很明顯。也許家長在某些方面已經得心應手,卻又不得不承認第二個孩子和第一個孩子有許多不同。早些認清這一點,就不會手足無措。甚至可以在心理上有所準備:為親子教養的模式、準則做適當的調整而非手足間的比較。
-
參考資料文章
http://www.med.umich.edu/yourchild/topics/newbaby.htm
http://www.babycentre.co.uk/a1017386/parents-experiences-will-i-love-my-new-baby-as-much-as-my-first
http://www.babycenter.com/0_parents-voices-will-i-love-my-second-child-as-much-as-my-fir_1746420.bc
http://www.parents.com/baby/development/sibling-issues/the-challenges-of-a-second-child/
http://www.wikihow.com/Adjust-to-Having-a-Second-Child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ben_grey/8069354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