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是中國人的大事。大魚大肉少不了之外,長輩們也喜歡藉機──「過年嘛!」──打破爸媽的規則,零食糖果就隨孩子吃,讓我想到就有點心驚。很怕過完年後,孩子體驗到零食的美味,就回不去了。
再加上,最近看到一則讓我很訝異的新聞,原來亞洲第一胖居然是台灣人!根據衛生福利部《2013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台灣過重及肥胖率達 38.3%,其中男性比率為 45.9%;女性比例為 33.1%。以國小學童來說,過重及肥胖比率為 29.4%,男童為 33.2%;女童為 25.1%。這下才回想去東南亞國家玩的時候,他們果然看起來是比較纖瘦的體型。當時我只覺得應該是因為種族不同,體型不一樣。所以我們才「胖人一等」。沒想到,其實是因為台灣的肥胖率過高,而且跟世界之冠的美國越來越接近了!這幾年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推動了「讓我們動起來」(Let's Move)的反肥胖計劃,沒想到真的讓美國的幼童肥胖率下降了。可見肥胖這個現代的文明病,其實真的是可以被改變而治癒的。只要爸媽們多用一點心,從自己的生活習慣改起,肥胖就會離孩子越來越遠!
再加上,最近看到一則讓我很訝異的新聞,原來亞洲第一胖居然是台灣人!根據衛生福利部《2013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台灣過重及肥胖率達 38.3%,其中男性比率為 45.9%;女性比例為 33.1%。以國小學童來說,過重及肥胖比率為 29.4%,男童為 33.2%;女童為 25.1%。這下才回想去東南亞國家玩的時候,他們果然看起來是比較纖瘦的體型。當時我只覺得應該是因為種族不同,體型不一樣。所以我們才「胖人一等」。沒想到,其實是因為台灣的肥胖率過高,而且跟世界之冠的美國越來越接近了!這幾年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推動了「讓我們動起來」(Let's Move)的反肥胖計劃,沒想到真的讓美國的幼童肥胖率下降了。可見肥胖這個現代的文明病,其實真的是可以被改變而治癒的。只要爸媽們多用一點心,從自己的生活習慣改起,肥胖就會離孩子越來越遠!
- 少量多餐,別逼他們吃完
之前在in 媽咪育兒新知的文章曾探討過:孩子的進食量其實跟餐盤大小有些關係。所以想要讓孩子吃少量一點,餐盤就可以用小一點的。而除了餐盤之外,每餐孩子想要吃多少的量,也應該讓他自己決定。不用逼他一定要吃完你給的量。畢竟孩子每天的活動量不同,需要的熱量也不同。有的媽媽,會因為他吃不完就餵他吃,這樣反而會讓他們無法控制自己胃口的大小。照顧者的工作應該是提供他們營養和創意烹調的食物。一次給他們一點,吃完再加。不用在意每餐的進食量都要相同。此外,根據研究顯示,孩子攝取過多熱量的機會,通常是在餐與餐之間的點心。所以,我都不會在餐後馬上給孩子吃水果,這樣就可以把水果當成點心,或是盡量在點心中增加水果的份量。當然也要注意,水果富含糖類,許多人常被「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誤導,而在不知不覺中增加肥胖及慢性疾病風險。 - 沙發馬鈴薯,無聊就吃
有很多時候,孩子是因為沒有事情做,覺得無聊就會想要開冰箱找東西吃。給予他們充足的遊戲與活動資源,讓他們沒心思想到吃零食的事情上。換句話說,如果他們能夠擁有比較規律的生活作息,固定的點心時間,就可以避免掉無聊就吃的情形。 - 不以食物為獎賞
如果爸媽習慣說:「如果你現在馬上關掉電視,就給你吃一球冰淇淋。」或是「把玩具收好,就可以吃餅乾。」這其實是在傳達一個錯誤的訊息 ─ 吃是一種快樂的來源,而不是取得營養。其實飲食的真諦,應該是在於攝取我們需求的營養素,而非一味追求美味。我們可以仔細想想,是不是大部分市售的好吃的食物,其實都超過了我們真正的熱量需求。所以,盡量避免加深孩子這樣的印象,而以精神上的鼓勵作為交換。建議爸媽可以帶他們去公園玩、講故事或是像幼兒園一樣給貼紙、蓋印章之類。 - 延遲滿足
如果孩子真的很喜歡吃某一種零食,可以跟孩子約法三章,每天只能吃固定的量。孩子如果多做要求,可以要求他等到明天;或是先完成眼前的活動之後再吃。這樣延遲一下孩子的慾望,也許之後,孩子就不一定想吃了。這觀念跟之前很流行的一本書──「先別急著吃棉花糖」很像。這本書說了一個史丹佛大學做的實驗:如果孩子能夠忍耐15分鐘不吃眼前的棉花糖,為了之後更多的棉花糖,那麼他在未來是比較成功的。基於這個結果,有機會多多訓練孩子一下也不錯!不但可以遠離肥胖,還有機會成為成功人士! - 削減看電視的時間
電視其實不是洪水猛獸,我自己小時候也曾有看電視的經驗。而那時對電視的記憶其實蠻美好的。我覺得主要是時間要控制好,內容要斟酌。如果讓孩子老是待在電視前面,或着任意地讓他選擇看電視的時間,那麼他可能就會落入多吃少動的情形中。我也建議盡量讓孩子看你選擇過的節目,最好是 DVD,而不是直接看電視。不然現在卡通台那麼多,會很難掌控。而且,兒童台的廣告可能也會有許多高熱量食品。不過,政府已經通過《不適合兒童長期食用之食品廣告及促銷管理辦法》,105 年就會實施,到時候廣告的不良影響可能就會小一些。 - 別只想著控制,要慢慢來
飲食習慣是無法一朝一夕迅速改變的。孩子的飲食習慣在早期,都是反映父母的飲食習慣。所以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基本上就能引領孩子走對方向。研究顯示,如果父母過度的控制,反而會使孩子因為受到壓抑而反彈,更容易胖。 - 正面語言
不要讓孩子把肥胖當成是一種壞的事情,不要常常說胖是不好的。讓孩子對於有著肥胖外觀的人產生偏見。畢竟,有些肥胖可能是天生的遺傳疾病。要孩子遠離肥胖是為了他們的健康,我們在意的也應該是身體的 BMI 值多過於體重。所以在言語上,應該用鼓勵的方式,可以說:「多運動才可以讓你跑得更快!」或是「多吃青菜才會更聰明!」而不要只是著墨在外觀或肥胖的問題上面,否則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噢!
-
參考資料文章
http://www.askdrsears.com/topics/feeding-eating/feeding-infants-toddlers/obesity/16-ways-trim-childhood-fat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gudlyf/392842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