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有沒有好奇過,寶寶眼裡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今年年初,有一位厄瓜多的攝影師給了大家一個答案。據「紐約時報」的報導,攝影師 Diego Acosta Lopez 在帶著將近兩歲的兒子遊紐約的時候,在他的童車上裝了一台照相機,相機就在小朋友的頭部後面,以一種非常近似的角度模擬出來小孩子在娃娃車上看到的紐約是什麼樣子的 (「紐約時報」的報導及部分照片可見參考資料1)。
首先,寶寶只能看到我們眼中的世界的一部分,而且是自下而上的一部分。這其實也不奇怪,童車的高度本來就很低,而寶寶坐在裡面,周圍的事物大部分都比他高,他自然要抬起頭和眼睛看,於是就自下而上的看到了一部分。為什麼只有一部分呢? 因為從童車看出去,視野很明顯受到了限制,特別是當車上的遮陽頂篷被拉起來的時候。
其次,這位攝影師 Lopez 給兒子的童車上,經常套著一個大的塑膠罩。這個塑膠套勾起我很多回憶,因為我家小朋友小的時候都用過的。它是個很有用的童車附件,特別是天氣不好的時候,最常用的是雨天,有時候風太大或者太冷也可以用來幫寶寶遮蔽一下。從照片上看,當這位攝影師把兒子的童車套上套子時,產生了兩個很明顯的效果,一是讓孩子的視野進一步被壓縮,二是透過塑膠的反射,外面的世界常常呈現出一種奇異的扭曲,形狀會變化,而色彩顯得更加紛繁複雜!
我非常喜歡這一組照片,不僅僅是因為攝影師帶給我們一個完全不同視角的城市影像,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媽媽,這些照片突然把一個我沒有思考過的問題擺在了我的面前:從孩子的眼中看出去,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的?
童車上拍攝的照片只是提供了一個角度,雖然小孩子是從同樣的角度看出去,但是在他的眼睛裡,世界絕不是照片中呈現的那個樣子。為什麼? 讓我們先從小孩子的視力發育說起。
一般來說,小孩子到 8 個月的時候,視力就發育得和成年人相近了,但是,這個時候的世界,在他眼中,恐怕和我們眼裡還是有著巨大的不同,這個不同不是因為眼睛,而是因為大腦。事實上,從嬰兒出生開始的視力發育過程,就不僅僅是眼睛的發育,這更多的是大腦的發育。新生兒的眼睛機能其實已經相當健全了,但是一切的模糊不清、缺乏色彩、沒有維度,都是因為他的大腦還不會處理這些訊息。到 8 個月的時候,他的視力發育完全了,這其實是說,他的大腦已經學會如何處理形狀、色彩、深度、運動等等視覺訊息了。
然而,寶寶大腦的發育,不會停在這裡。一般來說,0~3 歲是人腦發育的黃金期,這段時間裡,寶寶的大腦會極速發育 (以腦細胞之間建立複雜的聯絡網路為代表),8 個月到 3 歲,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讓寶寶進一步認識這個世界。太小的寶寶不適合帶出去嗎? 你錯了,其實出去走走,對你對寶寶都有好處。要知道,你想讓他的大腦發育越活躍,就要給他越多的刺激,換言之,要多帶寶寶看世界。
而「紐約時報」報導的那位攝影師的照片,讓我體會到,要幫寶寶拓展看世界的角度。比如說,鼓勵寶寶坐在童車裡,而不是總讓他躺下來。坐起來可以把頭到處轉,而躺在那裡,如果再有個遮陽的頂篷或遮雨的罩子,那麼能看到的世界就只如同從井底看天。有時候,我在路上能看到有爸爸把小孩背在肩上,他用雙肩背起一個背包一樣的架子,裡面有個小小的座椅,寶寶坐在裡面,雙腳與爸爸的肩一樣高,人就比爸爸還高一頭。這樣看到的世界,居高臨下,想必十分過癮吧。
這些照片還給了我一個啟示,既然寶寶看到的世界和我的不一樣,我就不能把我對世界的理解強按到他的頭上。我應該尊重這種不同,多想一想,孩子的眼裡到底看到了些什麼?
首先,寶寶只能看到我們眼中的世界的一部分,而且是自下而上的一部分。這其實也不奇怪,童車的高度本來就很低,而寶寶坐在裡面,周圍的事物大部分都比他高,他自然要抬起頭和眼睛看,於是就自下而上的看到了一部分。為什麼只有一部分呢? 因為從童車看出去,視野很明顯受到了限制,特別是當車上的遮陽頂篷被拉起來的時候。
其次,這位攝影師 Lopez 給兒子的童車上,經常套著一個大的塑膠罩。這個塑膠套勾起我很多回憶,因為我家小朋友小的時候都用過的。它是個很有用的童車附件,特別是天氣不好的時候,最常用的是雨天,有時候風太大或者太冷也可以用來幫寶寶遮蔽一下。從照片上看,當這位攝影師把兒子的童車套上套子時,產生了兩個很明顯的效果,一是讓孩子的視野進一步被壓縮,二是透過塑膠的反射,外面的世界常常呈現出一種奇異的扭曲,形狀會變化,而色彩顯得更加紛繁複雜!
我非常喜歡這一組照片,不僅僅是因為攝影師帶給我們一個完全不同視角的城市影像,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媽媽,這些照片突然把一個我沒有思考過的問題擺在了我的面前:從孩子的眼中看出去,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的?
童車上拍攝的照片只是提供了一個角度,雖然小孩子是從同樣的角度看出去,但是在他的眼睛裡,世界絕不是照片中呈現的那個樣子。為什麼? 讓我們先從小孩子的視力發育說起。
嬰兒的世界是模糊不清的
寶寶剛剛出生時,他的眼睛只能對焦到很近的距離,距離他眼睛 20~30 厘米之外的東西,他就無法看清了,所以一兩個月大的孩子看到的世界都是模模糊糊的。新手爸媽們抱寶寶的時候要把他貼近你的胸膛,因為只有在 20~30 厘米之內的距離裡,他才能看清你的臉,而早有科學實驗證實,寶寶們最喜歡看的圖案,就是人臉!也是從前兩個月開始,寶寶會慢慢發育出聚焦的能力,並且可以聚焦在一個移動的物體上。換言之,寶寶兩三個月大的時候,當你從他面前走過時,他的眼神 (還有頭) 會追隨著你移動。新生兒的世界還是近乎黑白的
因為他們的眼睛雖然能看到不同的顏色,但必須是反差特別大的對他們來說才有區別,稍微接近的色彩,比如紅色和橘色,對嬰兒來說是無法分辨的。這也是為什麼嬰兒都會對亮度很高的顏色有反應的原因。他們對色彩的分辨力,會慢慢的發育,大約到 8 個月的時候,就發育得差不多了。嬰兒的世界還是二維的
因為他們的視力沒有深度,所以當他看到一個物體時,他無法分辨這個東西離他是遠還是近,也沒法看清它的三維形狀。寶寶對深度的認識,要三個月以後才開始發育,也是大致到8個月的時候,才會發育完全。一般來說,小孩子到 8 個月的時候,視力就發育得和成年人相近了,但是,這個時候的世界,在他眼中,恐怕和我們眼裡還是有著巨大的不同,這個不同不是因為眼睛,而是因為大腦。事實上,從嬰兒出生開始的視力發育過程,就不僅僅是眼睛的發育,這更多的是大腦的發育。新生兒的眼睛機能其實已經相當健全了,但是一切的模糊不清、缺乏色彩、沒有維度,都是因為他的大腦還不會處理這些訊息。到 8 個月的時候,他的視力發育完全了,這其實是說,他的大腦已經學會如何處理形狀、色彩、深度、運動等等視覺訊息了。
然而,寶寶大腦的發育,不會停在這裡。一般來說,0~3 歲是人腦發育的黃金期,這段時間裡,寶寶的大腦會極速發育 (以腦細胞之間建立複雜的聯絡網路為代表),8 個月到 3 歲,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讓寶寶進一步認識這個世界。太小的寶寶不適合帶出去嗎? 你錯了,其實出去走走,對你對寶寶都有好處。要知道,你想讓他的大腦發育越活躍,就要給他越多的刺激,換言之,要多帶寶寶看世界。
而「紐約時報」報導的那位攝影師的照片,讓我體會到,要幫寶寶拓展看世界的角度。比如說,鼓勵寶寶坐在童車裡,而不是總讓他躺下來。坐起來可以把頭到處轉,而躺在那裡,如果再有個遮陽的頂篷或遮雨的罩子,那麼能看到的世界就只如同從井底看天。有時候,我在路上能看到有爸爸把小孩背在肩上,他用雙肩背起一個背包一樣的架子,裡面有個小小的座椅,寶寶坐在裡面,雙腳與爸爸的肩一樣高,人就比爸爸還高一頭。這樣看到的世界,居高臨下,想必十分過癮吧。
這些照片還給了我一個啟示,既然寶寶看到的世界和我的不一樣,我就不能把我對世界的理解強按到他的頭上。我應該尊重這種不同,多想一想,孩子的眼裡到底看到了些什麼?
-
參考資料文章
http://lens.blogs.nytimes.com/2015/01/23/a-toddlers-view-of-new-york-city/?_r=0#
http://www.babycenter.com/0_baby-sensory-development-sight_6508.bc
http://www.babycenter.com/404_when-can-i-take-my-baby-out-of-the-house_9946.bc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bigswift/6046454953/in/photost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