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關係:從兒時看到老

4 歲的兒子在情感上非常依賴我,有時候家裡那個當爹的提醒我不要養一個媽寶出來,我一般將之理解為吃醋。我得承認我還是很留戀與兒子之間的這份親密感的,但我同時也在為自己做心理建設,我需要在兒子準備好離開我之前,我也要準備好讓他走。從某個角度來講,媽媽和兒子之間的關係是很特殊的,按照佛洛伊德的說法,一個人一生中的一切行為與情感模式,都由你小時候與媽媽的關係來決定,從這方面看,母子與母女關係並沒什麼本質不同,但其實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的,畢竟媽媽和兒子是不同性別,任何一種社會文化都會對母子與母女關係有不同的期待,比如說,一對母女手牽手逛街,大家會說你們像姐妹一樣,真好;如果換成媽媽和兒子,多半會被人指指點點說媽寶。但這是表面現象,我們都知道在表面上,母子關係必然會隨著兒子的成長而變化,但是心底呢? 母子之間最根本的紐帶,會隨著兒子的獨立、結婚、生小孩而改變嗎?

幼時的母子紐帶對兒子的一生都很重要

現代心理學與神經學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佛洛伊德的理論,一個人幼年時期與媽媽的紐帶會奠定他此後一生的情感和心理狀況,具體來說,0~18 個月是母嬰建立最根本紐帶的關鍵時期,如果這段時間裡小孩沒有從媽媽那裡得到足夠的照護,他很可能到成年之後內心深處都有一種不安全感;而 18 個月之後到學齡前後,小孩會持續的依靠從父母那裡得到的照護來構建自己的情感安全區。從這個角度講,母女關係和母子關係沒有區別,嬰幼兒時期的母嬰紐帶結得越牢,孩子以後就越不容易產生不安全感和焦慮感。

而區別在於小孩子對異性的認知。很多研究結果都發現,小孩與異性父母之間的關係 (女兒和爸爸、兒子和媽媽) 會影響他日後對待異性的態度、進而影響他擇偶與婚姻關係。當然這個影響是多面向並且是複雜的,不是很簡單的父女/母子關係越好、則婚姻越幸福這樣的直線關係,但影響是有而且很明顯的。所以啊,雖然母女關係和母子關係同等重要,但對兒子來說,他和媽媽的關係不但決定了他的情感發育,還會影響他和異性的關係,換言之,一個男人這一生的人際關係及家庭幸福,都和媽媽有直接關係。有兒子的媽媽們,你是因此會覺得很開心,還是壓力很大呢?

母子關係是不斷變化的

從發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每一個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必然要經歷與父母分離的過程:脫離母體是第一次分離,斷奶是第二次,此後還有不斷的情感上的剝離,直到有一天,我們發現孩子已經不怎麼和我們講話了;再然後,他會搬出去自己住、組織自己的小家庭。這個過程,男女都一樣,不同的是,男孩子會被社會文化所鼓勵,會更加主動的與父母、尤其是媽媽進行剝離。當男孩子從嬰兒期進入幼兒期、再進入少年期的過程中,他會離媽媽越來越遠,而離爸爸越來越近,他需要向爸爸學習,如何從一個男孩變成一個男人。在這個過程裡,媽媽的角色會越來越淡化,至少表面上是如此的,媽媽會越來越少的出現在兒子的活動中、或者僅僅是一個旁觀者,而爸爸倒是還能時不時和兒子來一場球賽的。

但是媽媽們,千萬別以為這就是你和兒子漸行漸遠的時候了,事實上,嬰幼兒期你和兒子建立的紐帶,牢牢的繫在他的心底,以一種潛在的力量在影響他,甚至連兒子自己也不是全然無知的,這是很多心理分析師的結論。有些心理學家會這樣比喻:3 歲的男孩子會說,長大以後要和媽媽結婚;23 歲的男孩子一個星期可能都不會和媽媽說上一句話,但是如果有人欺負媽媽,他絕不會善罷甘休! 媽媽們應該小心呵護母子關係

要想有一個健康的母子關係,可以一生不斷的帶給兒子正能量,媽媽要講究技巧,並非一個簡單的愛就能做到的。
  • 了解自己對異性的態度
    我成長在一個只有姐妹關係的家庭裡,當我知道自己懷的老二是男孩子時,老實說真有點緊張,因為我對於男孩子怎麼長大一點概念都沒有,這其實是會影響我對兒子的教育的,因為我很可能會下意識的把一些不適於男孩子的經驗帶入兒子的教養中。但是當我清醒意識到了這一點時,就比較有可能會避免、至少能做一些積極的調整。又比如有研究發現,如果媽媽經歷過來自異性的很嚴重的傷害,那她和兒子的關係會很難放鬆,媽媽就會對兒子的限制比較多,難以讓他自由自在的發展。所以說,了解自己對異性的態度,是每個媽媽與兒子建立健康關係的一個基礎。

  • 尊重兒子的意願,並做出反應
    男孩子可能會發展出一些讓媽媽看得很不順眼的興趣、習慣和某些莫名其妙的固執,只要這些不涉及底線問題及安全問題,做媽媽的應該予以尊重,甚至可以積極參與進去,了解兒子的興趣,這樣你能更深度的參與兒子的成長和獨立之路。

  • 設立規矩,不要妥協
    有的媽媽會把教養兒子的工作推到爸爸頭上,特別是兒子大一些了、變得比較皮,似乎只有嚴厲的爸爸才能震懾住他。但事實上,家裡的規矩一旦定好,不要讓兒子覺得媽媽是可以妥協的,當他要求些規矩允許之外的事情時,不要說等你爸爸回來再說,直接告訴他,不可以。

  • 保持對肢體接觸的敏感度
    當兒子逐漸長大時,他會比女兒更容易排斥來自媽媽的肢體接觸,尤其是在外面的時候,對於這種反應,媽媽應該保持一定的敏感度,不要為了顯示自己與兒子的親密感而無視他的尷尬。當兒子長大,母子紐帶會內化,並不會因為這些表面行為的減少而消失的。

  • 參考資料
    文章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young-people-close/201510/sons-and-mothers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the-mind-body-connection/201506/love-letter-mothers-sons
    http://www.babble.com/mom/mothers-and-sons-2/
    http://psychcentral.com/news/2010/03/26/mother-son-relationship-important-for-emotional-growth/12408.html
    http://life.familyeducation.com/boys/mothers/55776.html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seandreilinger/55900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