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爸媽,你是衣帶漸寬終不悔;還是,逢人便勸說不要輕易養兒育女? 美國紐約時報六月十七號的專欄文章討論一份報告:由學者 Jennifer Glass主持的研究團隊,在國家科學基金會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的協助下,蒐集分析來自於二十二個歐洲、和英語系國家的問卷,探討有孩子的父母到底快不快樂? 為什麼不?
研究結果發現:比起其他工業化國家,在美國養兒育女的父母,壓力比以前大、變得比較不開心。但在其他國家,像是在瑞典、芬蘭,有孩子的夫妻反而比沒孩子的夫妻來得開心。我看到這則研究真的覺得很有趣:相信不少人認為美國「應該」是養兒育女的天堂啊,為何美國的父母付出較多的「快樂罰款」(happiness penalty)?
也許你和我一樣,第一個念頭想到的是錢!養孩子花錢哪。但研究分析結果卻指出:財力、夫妻婚姻狀態、育兒的計畫並不會影響受訪者的幸福感 (happiness gap)。
甚至,育嬰假的時間長度 (maternity leave)、彈性班表、每個月提供家長的補貼金並不會給父母太大的幸福感。能讓職業父母兼顧育兒和工作的社會政策才能真正讓父母感到寬心。的確,一點也不意外。養兒育女是長期投資—精神、金錢;短暫的小確幸怎麼填補這大洞。
另一原因解釋在美國父母的不開心:社會文化。我們都知道,美國對於兒童的保護無微不至,這迫使父母不得不細心規劃、看護著自己的孩子,否則會招致他人的批評甚至觸法。出版 Parenting Without Borders 一書的作者 Christine Gross-Loh,曾分享,在日本,孩子能左右鄰居吆喝一番,便自行出去玩。而這在美國是不可行的。啊,我怎覺得心有戚戚焉呢? 這幾年許多可愛的小生命不幸地受到璀殘,在台灣不少父母心中也是有同樣的疙瘩。
有人說,日子是看人在過的;煩惱都是自找的。這份研究報告也支持了這樣的說詞。若父母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處處關心,仔細規劃,深怕落後不敢有一絲放鬆。這樣一來父母的壓力恐怕就沒有終結的一日。
對於一心求子的父母,當爸媽這件事的感覺就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旦成了馴獸師,每天跟家裡的的野獸奮戰,還怕發瘋的獵人來傷害我們。好吧,我們承認自己有點受虐。不開心嗎? 有的,但是開心的事也是點滴在心頭啊。
研究結果發現:比起其他工業化國家,在美國養兒育女的父母,壓力比以前大、變得比較不開心。但在其他國家,像是在瑞典、芬蘭,有孩子的夫妻反而比沒孩子的夫妻來得開心。我看到這則研究真的覺得很有趣:相信不少人認為美國「應該」是養兒育女的天堂啊,為何美國的父母付出較多的「快樂罰款」(happiness penalty)?
也許你和我一樣,第一個念頭想到的是錢!養孩子花錢哪。但研究分析結果卻指出:財力、夫妻婚姻狀態、育兒的計畫並不會影響受訪者的幸福感 (happiness gap)。
甚至,育嬰假的時間長度 (maternity leave)、彈性班表、每個月提供家長的補貼金並不會給父母太大的幸福感。能讓職業父母兼顧育兒和工作的社會政策才能真正讓父母感到寬心。的確,一點也不意外。養兒育女是長期投資—精神、金錢;短暫的小確幸怎麼填補這大洞。
另一原因解釋在美國父母的不開心:社會文化。我們都知道,美國對於兒童的保護無微不至,這迫使父母不得不細心規劃、看護著自己的孩子,否則會招致他人的批評甚至觸法。出版 Parenting Without Borders 一書的作者 Christine Gross-Loh,曾分享,在日本,孩子能左右鄰居吆喝一番,便自行出去玩。而這在美國是不可行的。啊,我怎覺得心有戚戚焉呢? 這幾年許多可愛的小生命不幸地受到璀殘,在台灣不少父母心中也是有同樣的疙瘩。
有人說,日子是看人在過的;煩惱都是自找的。這份研究報告也支持了這樣的說詞。若父母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處處關心,仔細規劃,深怕落後不敢有一絲放鬆。這樣一來父母的壓力恐怕就沒有終結的一日。
對於一心求子的父母,當爸媽這件事的感覺就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旦成了馴獸師,每天跟家裡的的野獸奮戰,還怕發瘋的獵人來傷害我們。好吧,我們承認自己有點受虐。不開心嗎? 有的,但是開心的事也是點滴在心頭啊。
-
參考資料文章
https://contemporaryfamilies.org/brief-parenting-happiness/
http://well.blogs.nytimes.com/2016/06/17/for-u-s-parents-a-troubling-happiness-gap/?partner=rss&emc=rss&_r=0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leonfishman/7656124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