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不是一個讓你覺得心驚膽戰、或者要敬而遠之的概念? 可能很多爸媽都對學生時代的數學習題還心有餘悸,不過我要告訴你,當你的寶寶呱呱墜地時,你不但要收起心裡的餘悸,還要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給他一些數學觀念。當然也有不少爸媽對數學並無忌憚,只是往往忘記數學也和閲讀一樣,越早開始越好。其實啊,「數學」這個詞,聽起來似乎很深奧,但許多爸媽本能就會教孩子數學了,從嬰幼兒時期的數數、認圖形開始,你就在教孩子某種數學觀念。你看,不難對不對 ? 不過我們不能止步於此,爸媽能做的遠遠超過數數和認識圖形,也應該做。
也像閲讀一樣,教給寶寶數學,是什麽時候都不早、什麽時候都不晚的事情,爸媽一旦意識到了,就應該根據孩子的發育階段,注意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給孩子更多的數學刺激。事實上,教育界有很充足的研究資料都證實,學齡前兒童接觸的數學越多,他今後在學校以及離開學校之後的數學能力也越强,而且他也對運用數學知識越有自信。不僅僅如此,早期數學經歷會促進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創造力、思維靈活性以及毅力,而這些特質對一個人一生有多麽重要,就不需要多説了吧。
而内化在生活中其實是很重要的。如果爸媽回想起自己學生時代的數學,會覺得心有餘悸,那麽請你想一想,爲什麽會這樣。恐怕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你覺得數學很抽象,而且枯燥無味,你在做題時根本不知道這學來有什麽用。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日後在學校裡不要產生類似的心理障礙,那麽不妨從小就讓他覺得,數學就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東西,其實事實也真是如此。
當然,你可能覺得這些簡單的算數,無法和日後孩子將面對的題山題海來相比。但是,不要小看早期的數學經歷,如果孩子很小就培養起對數字的敏感性,事實上對他日後的學業是很有幫助的,而且不僅僅是數學一科,一切需要用到數字的科目,都有幫助。
要給孩子一些幾何方面的刺激,爸媽可以利用親子遊戲的時間,比如利用搭積木的時候,搭出各種形狀,以及形狀組合,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方形等等。又比如,孩子畫畫的時候,問問他能不能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畫一隻動物出來。這都是培養孩子對圖形的抽象能力和想像能力,同時因爲這都是玩樂的一部分,不會讓孩子覺得枯燥無味。
另外,圖形往往可以組成某種特定的圖案或者說模式,而目前教育界有很多研究都認爲,小孩子對圖案模式的辨別能力,直接決定了他日後的數學觀念好不好。什麽是對圖案模式的辨別能力? 比如你畫一行三角形和圓形交替出現的圖案,然後讓孩子繼續畫下去,看他能不能看出來這個「交替出現」的模式而且繼續的這樣畫下去。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模式自然也可以越來越複雜。
好了,如果你準備要給孩子更多的數學刺激了,請再耐心一點,千萬注意如下兩點,讓你的效果達到最大:
早期數學的重要性
大部分父母,都很容易認可早期閲讀的重要性,因爲道理很直觀,越早開始給寶寶讀書,越容易刺激到他的語言發育,而語言的發育可以帶動起整體認知發育,更不要說養成長期閲讀習慣對一個人的重要影響。但是,數學很容易被理解成某一種專門的技能,從而被看成較不重要的早期教育内容。但其實,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並且,正如閲讀能力是一個人的基本能力一樣,數學能力也是一個人的基本能力,也一樣會帶動寶寶的整體認知發育,爸媽不可不察。也像閲讀一樣,教給寶寶數學,是什麽時候都不早、什麽時候都不晚的事情,爸媽一旦意識到了,就應該根據孩子的發育階段,注意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給孩子更多的數學刺激。事實上,教育界有很充足的研究資料都證實,學齡前兒童接觸的數學越多,他今後在學校以及離開學校之後的數學能力也越强,而且他也對運用數學知識越有自信。不僅僅如此,早期數學經歷會促進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創造力、思維靈活性以及毅力,而這些特質對一個人一生有多麽重要,就不需要多説了吧。
數學在生活中俯拾皆是
如果爸媽想要給寶寶多一些數學刺激,卻又不知道怎麽教,不妨冷靜下來想一想,其實數學並不難,特別是在嬰幼兒到國小階段,你一定可以教。而且,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裡,俯拾皆是,只要你有心,根本不必去想要怎麽教,你就可以教了。比如一袋餅乾有幾塊,距離寶寶的生日還有十、九……一天,給媽媽兩片蘋果、給爸爸三片、誰比較多? 孩子的生日一共有 8 個人來祝賀,蛋糕要切幾刀能分給大家吃? 當孩子比較大,比如 5 歲了,爸媽可以在便利店裡,把錢交給孩子,讓他自己去付賬,看看店員找了多少錢,找得對不對。所有這些,還有很多很多,都是每天會發生的小片段,全都是數學,爸媽根本不需要去教,只要有意内化在每一個時刻中,就是給孩子的好刺激。而内化在生活中其實是很重要的。如果爸媽回想起自己學生時代的數學,會覺得心有餘悸,那麽請你想一想,爲什麽會這樣。恐怕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你覺得數學很抽象,而且枯燥無味,你在做題時根本不知道這學來有什麽用。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日後在學校裡不要產生類似的心理障礙,那麽不妨從小就讓他覺得,數學就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東西,其實事實也真是如此。
當然,你可能覺得這些簡單的算數,無法和日後孩子將面對的題山題海來相比。但是,不要小看早期的數學經歷,如果孩子很小就培養起對數字的敏感性,事實上對他日後的學業是很有幫助的,而且不僅僅是數學一科,一切需要用到數字的科目,都有幫助。
數學除了數字,還有圖形
從小培養孩子對數字的敏感性,是很重要,不過數學不僅僅有數字,還有幾何。如果爸媽對學生時代還有清楚的記憶,恐怕會記得,幾何往往比代數還難,這是因爲很多人其實都缺乏對圖形的敏感度和空間想象力。而我們作爲父母,要給孩子數字方面的刺激,相對很容易,但幾何則往往被忽略,除了嬰幼兒時期教孩子認形狀之外,似乎就沒有更多的刺激了。其實,比起數字,我們更多的被圖形所包圍,一切外部環境,都可以分解爲一些形狀,端看爸媽是否注意到了。要給孩子一些幾何方面的刺激,爸媽可以利用親子遊戲的時間,比如利用搭積木的時候,搭出各種形狀,以及形狀組合,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方形等等。又比如,孩子畫畫的時候,問問他能不能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畫一隻動物出來。這都是培養孩子對圖形的抽象能力和想像能力,同時因爲這都是玩樂的一部分,不會讓孩子覺得枯燥無味。
另外,圖形往往可以組成某種特定的圖案或者說模式,而目前教育界有很多研究都認爲,小孩子對圖案模式的辨別能力,直接決定了他日後的數學觀念好不好。什麽是對圖案模式的辨別能力? 比如你畫一行三角形和圓形交替出現的圖案,然後讓孩子繼續畫下去,看他能不能看出來這個「交替出現」的模式而且繼續的這樣畫下去。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模式自然也可以越來越複雜。
好了,如果你準備要給孩子更多的數學刺激了,請再耐心一點,千萬注意如下兩點,讓你的效果達到最大:
- 給孩子的刺激要與年齡相符:我們的目的是培養孩子一定的數學觀念、對數字及圖形的敏感度,以及對數學遊戲的興趣,而具體的數學技巧,比如什麽時候背九九乘法表,卻未必是越早越好的。
- 生活處處有數學,不必非是才藝課:小孩子對周遭世界的探索興趣是最大的,因爲這是離他本人最近的環境,如果他意識到數學就在這個環境裡,他就會覺得數學其實是個很親近的東西,以後也不容易對數學生忌、生厭。如果有數學方面好的才藝課,爸媽當然可以考慮,不過真正重要的是孩子對數學的熟悉感,這個在生活裡就可以做到,爸媽親自來做,反而最容易。
-
參考資料文章
http://www.nctm.org/Standards-and-Positions/Position-Statements/Mathematics-in-Early-Childhood-Learning/
http://www.tkcalifornia.org/resource-library/resources/files/why-math-matters.pdf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donnieray/1445384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