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在孩子學業方面到底能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一直就是個很容易引起爭論的話題,這爭論不僅僅在學校、家長之間,在教育學的專業人士、教育專家們也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在歷史的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看法。
這樣的爭論是歷久不衰的,因爲雙方都有道理,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比如美國在與前蘇聯互相角力的年代裡,社會上普遍擔心自己的競爭力,特別是在科技領域上的競爭力,學校作業從嚴從重是大多數的共識;可蘇聯解體後,給孩子一個快樂無作業負擔的童年又成爲聲音最大的意見;到了現在,全球競爭的壓力下,使得作業的爭論再起烽烟。又比如去年的臺北,柯 P 取消了學生的假期作業,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那麽,作業到底對孩子的學習成效有多大的影響 ? 其實有許多科學研究可以參考。
然而,這並不是說,父母就應該完全無視孩子的作業,其實父母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只不過方法要講究一些,而且需要父母和老師雙方面的配合。下面的建議是一些教育專家根據多種研究結果給出的建議,可以提供給家長 (及老師) 參考:
正方 vs. 反方
世界各地的各級學校,傳統上都是有作業的,區別在於多少和形式而已。長期起來,很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看到大量學生為作業所苦,缺少時間玩耍、發展興趣特長、甚至影響到睡眠時間,所以呼籲減少作業量乃至完全取消作業。然而另外一派則堅決反對,認爲作業是保證孩子學習的手段之一,而從整體長遠的效果看,孩子沒什麽作業寫,會降低社會下一代的整體競爭力。這樣的爭論是歷久不衰的,因爲雙方都有道理,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比如美國在與前蘇聯互相角力的年代裡,社會上普遍擔心自己的競爭力,特別是在科技領域上的競爭力,學校作業從嚴從重是大多數的共識;可蘇聯解體後,給孩子一個快樂無作業負擔的童年又成爲聲音最大的意見;到了現在,全球競爭的壓力下,使得作業的爭論再起烽烟。又比如去年的臺北,柯 P 取消了學生的假期作業,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那麽,作業到底對孩子的學習成效有多大的影響 ? 其實有許多科學研究可以參考。
作業的作用:科學研究的結果
應該說,近三五十年來,有無數的專家學者針對作業的功效做過研究,而結論也是五花八門,正方反方都能從裡面找到對自己有利的結論。這其實也很正常,因爲研究對象的選擇、研究方式的限制,都可能讓結果從正變到反。但是幾十年研究數據的積累仍然是有用的,因爲到了今天研究手段進步很多,我們可以對歷史上的數據進行縱向分析,也可以針對當代社會收集大量研究對象,這樣做出來的結論會更加客觀。而這種大規模的研究,在 1986 年由美國學者第一次做出來,到 2006 年又做了一次,綜合這些大數據的研究結果是什麽呢?- 作業越多,成績越好:
這些大型的研究有很明確的結論,那就是學生每天花在作業上的時間越多,他的學業成績越好,而且這種正相關性是隨著年紀的上升而更加顯著的,小學低年紀的學生們,花在作業上的時間和成績的正比關係比較弱,而到了高中,則特別強。換言之,孩子越大,作業對學業的影響就越大。 - 作業還有其他好處:
大型研究數據同時還表明,作業能夠幫助孩子養成比較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好的學習態度,讓孩子更好奇、更願意探索,並且也可以提升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 作業的負面影響:
然而,作業並不是萬靈丹,它也有負面作用,同樣的研究也發現,作業同時也會帶來學生身體和精神上的疲憊感,還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負面情緒,導致他們消極的對待學習。
基於研究結果的專家建議
所以說,雖然有了這麽多研究,作業仍然是有好處也有壞處的,但是很多教育學者基於培養人才的角度,承認作業對學習成績的正向作用,在這個大前提下,會推薦給孩子留作業,無論是一年級還是高中生,都應該有作業,哪怕是小學一二年紀的孩子們,少量的作業也仍然強過沒有作業。當然另外一方面,專家們也呼籲作業的質與量都需要好好規劃,給學生對學習有幫助的作業,而不僅僅以時間來衡量作業的質量。家長的作用
不可諱言,很多時候孩子在家裡寫作業都是需要幫助的,爸媽是最方便的資源。但是,爸媽幫助孩子完成作業,真的有好處嗎? 在這方面也有許多科學研究,而研究結果可能會讓一部分人吃驚:父母幫助孩子完成作業,這帶來的好處是極其微小的,甚至總體來講還有不少壞處,最突出的就是帶給孩子的壓力。換言之,爸媽幫助孩子寫作業,並不能真正提升孩子的學業,反而很可能對孩子施加不必要的心理壓力。然而,這並不是說,父母就應該完全無視孩子的作業,其實父母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只不過方法要講究一些,而且需要父母和老師雙方面的配合。下面的建議是一些教育專家根據多種研究結果給出的建議,可以提供給家長 (及老師) 參考:
- 老師如果需要家長參與孩子的作業,要把家長需要做的事情講清楚,否則很容易變成家長包辦全部作業、或者家長幾乎沒有參與。
- 爸媽不需要做孩子的老師、重新教孩子一遍課堂的知識。
- 爸媽應該做提問者,問孩子問題,以幫助他總結、理解學到的東西。
-
參考資料文章
http://www.lincnet.org/cms/lib05/MA01001239/Centricity/Domain/108/Homework.pdf
http://time.com/4466390/homework-debate-research/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qwrrty/13566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