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 (Earth Day) ,是一個由美國發起走向世界的全球環境保護活動節日。想一想,最近為保護地球做了些什麼呢?地球是每個家庭和孩子唯一的生活環境,在提供孩子需要的一切之時,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如何維持供需我們一切的地球之完好,讓人類與環境一起和平的共存。
跟大自然學習吧!
在TED Talks論壇中其中一位演講者,珍妮·班娜斯(Janine Benyus)於2005年發表過,地球上的生物們總是自我循環並維持,更為自己的生命找出解決方案,人類與這些生物住在同一個星球,為甚麼不跟他們學習如何維持生活呢?目前地球上物品的生產方式製造出的浪費高達95%並使用有毒化學物,更破壞了生態,最終危害到的卻是我們自己這些使用者喔!因此,每一個人應該從大自然中學習,如何造成最少的浪費,融入生活環境的一部份,而非讓更多的製造品來破壞孩子日後的居住地。
回歸天然,讓生活更『有機』
『有機』除了訴求天然與健康,還要求不破壞自然環境(例如農地、土壤、水源),注重生態,以達成人與自然的共生永續為原則。更廣泛的有機定義是不論天然或人工加工合成的碳氫化合物,都可稱為有機化合物或有機質;因此,該類碳氫化合物又稱有機化合物,只要不對人類、動植物、生態造成危害、毒害、致癌、致畸形等都可稱為的【良性有機化合物】,農作物利用良性有機化合物作為肥料或農藥栽培管理,包括天然有機肥、即使是人工合成化肥、無毒農藥殺菌劑、殺蟲劑只要沒有上述危害,都應能定義為有機栽培,生產有機農產品食品。
有機農業節約能源,也保護水質,在土壤、生態體系及人類三者的健康均能夠維持永續(可持續發展)的生產系統。這系統仰賴生態上的過程、多元性及適應當地環境的循環,用以克服各種發展上的困難,而不是仰賴外間的介入並且我們的環境。同時,並使得生產出的生物保持高品質。
(有機農業、有機食品,維基百科)
有機物品讓孩子更安全
根據美國知名的商業雜誌富比士 (Forbes) 指出,1,500種熱門的玩具經過測試之後,每三個中就有一個含有鉛、砷、汞與其他不安全的化學成份,例如以下玩具:
塑膠玩具車和玩偶(溴)、防燃玩具 (溴)、一般蠟筆(汞)、珠子 (鎘和砷),另外需要留意的是雙酚A (BPA) ,會損害大腦發育與前列腺腺體。
家長在選擇孩子使用的貼身物品或玩具時可以考慮選擇有機材質及有機製作的商品。孩子的皮膚更為敏感而細膩,應該避免讓兒童接觸過多的人工添加物及殘留物,而有機物品在原料栽種及加工生產過程中不使用肥料、農藥等化學添加物。例如生長於有機農場的棉花等,都會是對新生兒與兒童更安全與安心的選擇。特別提醒的是,某些有機商品也可能以聚酯纖維 (polyesters)或其他含PVC塑料等的材料去填充或製作配件。以石油提煉的人造纖維為了達到特別的功能性,例如柔軟及防水透氣等功能,需要添加可致癌的化學添加物,不僅在製作過程中為地球帶來汙染,商品也可能逐漸散發出殘留物的危險物質影響孩子健康。近年來,氣喘兒及過敏兒的劇增人數,跟環境中的有毒化學物質增加亦有相當的關連性。
一起行動讓每天都是地球日
孩子對於地球目前的生態狀況很可能先由成人的話語來認識,爸媽可以從地球日的意義開始解釋起。年幼的孩子對於『慶祝節日』會有更深刻的印象,再透過當天家人一起做的活動,讓孩子們理解這些行為代表的意義與影響,例如:
- 準備當地本土種植生產的食物來食用。如果了解國外進口的食物必須經過多少「食物里程」來到台灣,里程越高就代表運輸耗費的燃料汽油量愈大,為了保鮮所需要的處理和包裝也造成更多汙染。食物若添加了化學保鮮劑更有損人體健康。
- 使用不再使用的材料做手工藝品
- 一起去散個步,出門利用大眾交通工具、搭捷運或跟孩子一起騎腳踏車
- 一起讀些環保相關的故事書或觀賞以生態為主題的DVD
- 一起在家中種些盆栽植物,更可以帶孩子在院子中一起種些蔬菜和水果
- 與鄰居和好友一起舉辦一場二手物品交換活動,讓孩子把不再玩的玩具或穿不下的衣物整理出來,跟其他家庭以物易物。
- 平常在家中是否帶著孩子一起將垃圾分類放置呢?可以跟孩子談論這些物品被回收之後能重新製造出的「新」產品。例如,玻璃回收磨成粉可添加於磁磚和大理石,塑膠飲料杯瓶可再製造成拉鍊和衣物,廢保利龍處理過後的材料(塑膠粒二次料)也可製作玩具花盆衣架等等。(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最後,一起將家中可以不用的燈和冷氣等電器用品都關上,拔掉插頭,洗手時可在水龍頭下放著臉盆和容器,裝滿了水再倒進馬桶,隨手節約能源。
每個爸媽都很愛自己的孩子,每個家庭都很愛自己的家人,但是假如只關心個人家庭的需要,而忽略了其他人與生物的生命,以及我們的行為帶給周圍環境的影響,恐怕只會讓我們的孩子加速面臨更大的困境喔!大家何不從一起從世界地球日開始更加愛護我們的地球呢?今天就開始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