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本來活蹦亂跳的小朋友怎麼失去了活力,睡不著也吃不下,一副疲倦的樣子 ? 唉喲!身子熱烘烘的,原來是發燒了!
「發燒」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家長們,千萬別視發燒為洪水猛獸,因為發燒可能是身體要傳達某些訊息讓我們知道。「發燒不是病,而是免疫系統對抗感染的徵兆。」醫學博士琳恩‧史密勒曼 (Lynn Smitherman) ,同時身為美國底特律韋恩州立大學的兒科助理教授說:「當病毒或細菌攻擊人體時,白血球會產生「介白質」,也就是一種提升體溫的荷爾蒙,來抵禦受感染的部位;其實升高的體溫會幫忙殺死讓寶寶生病的細菌。」此外,也有證據顯示發燒會降低血液中的鐵質含量協助抵抗疾病,因為鐵質可能是細菌賴以為生的物質。
體溫高就表示病情嚴重嗎?
孩子的體溫升高並不表示病情較為嚴重。執業超過 40 多年的兒科醫學博士,同時擔任知名親職網站, “Ask DR. Sears” 專欄的威廉‧席爾斯 (William Sears) 醫師表示,有些輕微的病毒疾病會引發高溫 (華氏104~105 度,約攝氏 40~41 度) ,但有些嚴重的細菌感染 (像是腦膜炎),則會引發低溫 (華氏 101~102 度,約攝氏 38~39 度) 。另外,孩子突然燒起來又馬上消退的狀況,要比持續不退的發燒來得令人安心。
「看孩子的行為表現更能確定孩子的病況。」身為醫學博士,同時也是美國伯明罕阿拉巴馬大學醫學院的助理教授安‧帖立 (Anne Thiele) 說:「超過四個月大的寶寶,即使是輕微發燒引起的躁動,只要孩子仍有食慾,就無需就醫。」事實上超過兩個月大的嬰兒,除非溫度超過華氏 100.4 度 (約攝氏 38 度) 都不算是發燒。兒童的正常體溫大概是華氏 98.6 度 (約攝氏 37 度) ,不過體溫在一天內會因不同因素而波動,包括早晚時辰、孩子的活動量、孩子穿多少衣服,甚至是孩子剛洗好澡時量的體溫都有些許差異。
美國亞特蘭大兒童健康中心的小兒科醫師,馬克‧斯特傑曼 (Mark Stegelman) 說:「寶寶的體溫可能會低至華氏 97 度 (約攝氏 36度)、高至華氏99度 (約攝氏 37 度),而這都算是正常的。」
判讀孩子體溫的方式
判讀孩子體溫,也要因測量體溫的方式而產生不同結果。大部分醫生會認為量肛溫是最準確的,因為它最接近核心體溫;而量耳溫或腋溫則會有 1 到 2 度的偏差。不管用哪種方式量體溫,重點是要知道孩子的正常體溫範圍,好在他生病時有所比較依據。斯特傑曼博士說根據文獻紀錄,通常在早上 6 點前量孩子的體溫會較低,而下午 5 點和 7 點之間的體溫則會升高。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幫孩子量體溫的建議:
安撫孩子的方式
如果是小小孩發燒不退,要持續餵他喝母乳或配方奶,防止脫水。不要以為用被子焐出一身汗就能把熱逼出來,那會讓孩子更不舒服,替他換上透氣衣物、蓋上薄被子就好。若想給孩子服用退燒藥,務必請教醫師,切莫混合用藥。「混合用藥可能擾亂醫師下判斷,並讓孩子有服用過量藥劑的危險。」斯特傑曼醫師說。
另外有研究顯示,在孩子遵照醫囑服藥後的30~45 分鐘,可以幫他用海綿洗個溫水澡。別讓孩子洗冷水澡,顫抖會讓孩子再燒起來。在洗澡過程中,只要孩子感覺不舒服就要停止。有些父母會給孩子擦拭酒精,這樣是有危險性的,孩子可能會在過程中吸入酒精而中毒。大部分孩子在發燒的一、兩天內,體溫會起起伏伏,爸媽要保持孩子輕鬆的心情,讓他冷靜下來。
就醫的時機
究竟孩子燒到什麼程度要帶去看醫生呢 ? 根據美國小兒科學會依據孩子的年齡與肛溫溫度,建議父母送孩子就醫的時刻如下:
父母在孩子發燒時不要驚慌,可以定時為他量體溫,確認體溫波動;就醫時記得告知醫生在家中為孩子量體溫的方式,說明是否服用退燒藥及其種類,並描述孩子的症狀,以協助醫生下準確的判斷。
資料來源:1 2 3
圖片來源:1 2 3 4
「發燒」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家長們,千萬別視發燒為洪水猛獸,因為發燒可能是身體要傳達某些訊息讓我們知道。「發燒不是病,而是免疫系統對抗感染的徵兆。」醫學博士琳恩‧史密勒曼 (Lynn Smitherman) ,同時身為美國底特律韋恩州立大學的兒科助理教授說:「當病毒或細菌攻擊人體時,白血球會產生「介白質」,也就是一種提升體溫的荷爾蒙,來抵禦受感染的部位;其實升高的體溫會幫忙殺死讓寶寶生病的細菌。」此外,也有證據顯示發燒會降低血液中的鐵質含量協助抵抗疾病,因為鐵質可能是細菌賴以為生的物質。
體溫高就表示病情嚴重嗎?
孩子的體溫升高並不表示病情較為嚴重。執業超過 40 多年的兒科醫學博士,同時擔任知名親職網站, “Ask DR. Sears” 專欄的威廉‧席爾斯 (William Sears) 醫師表示,有些輕微的病毒疾病會引發高溫 (華氏104~105 度,約攝氏 40~41 度) ,但有些嚴重的細菌感染 (像是腦膜炎),則會引發低溫 (華氏 101~102 度,約攝氏 38~39 度) 。另外,孩子突然燒起來又馬上消退的狀況,要比持續不退的發燒來得令人安心。
「看孩子的行為表現更能確定孩子的病況。」身為醫學博士,同時也是美國伯明罕阿拉巴馬大學醫學院的助理教授安‧帖立 (Anne Thiele) 說:「超過四個月大的寶寶,即使是輕微發燒引起的躁動,只要孩子仍有食慾,就無需就醫。」事實上超過兩個月大的嬰兒,除非溫度超過華氏 100.4 度 (約攝氏 38 度) 都不算是發燒。兒童的正常體溫大概是華氏 98.6 度 (約攝氏 37 度) ,不過體溫在一天內會因不同因素而波動,包括早晚時辰、孩子的活動量、孩子穿多少衣服,甚至是孩子剛洗好澡時量的體溫都有些許差異。
美國亞特蘭大兒童健康中心的小兒科醫師,馬克‧斯特傑曼 (Mark Stegelman) 說:「寶寶的體溫可能會低至華氏 97 度 (約攝氏 36度)、高至華氏99度 (約攝氏 37 度),而這都算是正常的。」
判讀孩子體溫的方式
判讀孩子體溫,也要因測量體溫的方式而產生不同結果。大部分醫生會認為量肛溫是最準確的,因為它最接近核心體溫;而量耳溫或腋溫則會有 1 到 2 度的偏差。不管用哪種方式量體溫,重點是要知道孩子的正常體溫範圍,好在他生病時有所比較依據。斯特傑曼博士說根據文獻紀錄,通常在早上 6 點前量孩子的體溫會較低,而下午 5 點和 7 點之間的體溫則會升高。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幫孩子量體溫的建議:
- 四個月以下的寶寶最好量肛溫,當超過華氏 100.4 度 (約攝氏 38 度) 時,寶寶就是發燒了。
- 對六個月以上的寶寶來說,量耳溫是最輕便也不具侵入性的量體溫方式了。但要記得,兩邊的耳溫可能會有些許差異 (這也就是護理師在幫孩子量耳溫時,會留意孩子若在量體溫前有壓迫到某一耳時,換邊重測的原因了)。
- 最近有很多醫師採用額溫槍,用儀器抹過孩子的顳動脈測量體溫,這是另一種簡便的體溫測量方式。
- 對四歲以上的孩子來說,他們已經較有耐心可以把溫度計含在口中了,這也是種準確的體溫測量方式。
安撫孩子的方式
如果是小小孩發燒不退,要持續餵他喝母乳或配方奶,防止脫水。不要以為用被子焐出一身汗就能把熱逼出來,那會讓孩子更不舒服,替他換上透氣衣物、蓋上薄被子就好。若想給孩子服用退燒藥,務必請教醫師,切莫混合用藥。「混合用藥可能擾亂醫師下判斷,並讓孩子有服用過量藥劑的危險。」斯特傑曼醫師說。
另外有研究顯示,在孩子遵照醫囑服藥後的30~45 分鐘,可以幫他用海綿洗個溫水澡。別讓孩子洗冷水澡,顫抖會讓孩子再燒起來。在洗澡過程中,只要孩子感覺不舒服就要停止。有些父母會給孩子擦拭酒精,這樣是有危險性的,孩子可能會在過程中吸入酒精而中毒。大部分孩子在發燒的一、兩天內,體溫會起起伏伏,爸媽要保持孩子輕鬆的心情,讓他冷靜下來。
就醫的時機
究竟孩子燒到什麼程度要帶去看醫生呢 ? 根據美國小兒科學會依據孩子的年齡與肛溫溫度,建議父母送孩子就醫的時刻如下:
- 2 個月以下的嬰兒:當 2 個月以下的嬰兒燒到華氏 100.4 度 (約攝氏 38 度) 以上,即使他並沒有任何病徵,都要立即就醫。「如果可以的話,送孩子到急診室去。」美國巴爾的摩的仁心家庭醫院兒童健康中心主任,醫學博士查爾斯‧舒賓(Charles Shubin)說:「對剛出生沒幾個禮拜的嬰兒來說,他們的免疫系統還未完全發展,不足以抵抗疾病。」
- 3~6 個月內的嬰兒:當 3~6 個月內的嬰兒燒到華氏 101 度 (約攝氏 38 度)以上,要盡快就醫。
- 6 個月以上的孩子: 6 個月以上的孩子若燒到華氏 103 度 (約攝氏 39 度) 以上,要盡快就醫。
父母在孩子發燒時不要驚慌,可以定時為他量體溫,確認體溫波動;就醫時記得告知醫生在家中為孩子量體溫的方式,說明是否服用退燒藥及其種類,並描述孩子的症狀,以協助醫生下準確的判斷。
資料來源:1 2 3
圖片來源: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