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症,簡稱 ADHD 或者 ADD,是一種腦部發育異常的疾病,通常見於幼年到青春期的孩童,並且男童的發病率遠高於女童。現在過動症的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估算,平均每 10 個學齡兒童,就會有 1 個被診斷爲 ADHD。
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 ADHD 或者 ADD) 是一種腦部發育異常的疾病,通常見於幼年到青春期的孩童,並且男童的發病率遠高於女童。現在過動症的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 的估算,平均每 10 個學齡兒童,就會有 1 個被診斷爲 ADHD。
ADHD 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可是,過動症的確診並不那麽容易。我們知道,很多小孩子,特別是男孩,從小就精力過人,天天跑來跑去、就是不喜歡安安靜靜的坐下來畫畫、讀書,我們怎麽知道,孩子到底是好動,還是過動? 這條界線不是那麽分明的,特別是在幼兒期,所以一般過動兒都是 4 歲以後才能確診。此外,好動與過動最大的區別在於,好動的小孩總有那麽一兩件能讓他們安靜下來的事情,而過動兒卻沒有,即使他們坐下來了,也會渾身不自在,總是扭來扭去的不能完全靜止。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表現,或者經常丟三落四、無法集中注意力,又或者特別沒有耐心、往往題目沒聽完就急著搶答,那麽就要小心了,可能有需要帶孩子去看看兒童精神科醫師,甚至要多看幾位醫師,才好確診。ADHD 是腦部發育異常所致,兒童的大腦與成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它還具有發育的潛力,所以越早確診、就能越早開始治療,孩子轉爲常態的希望也就越大。父母千萬不能諱疾忌醫,不要害怕孩子被貼上 ADHD 的標籤,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也不妨和老師多溝通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一旦有疑心,就要積極尋醫,免得耽誤了治療。
一旦確診 ADHD,家長就要和醫師配合,選擇最有利的治療方法。目前常見的治療方法是藥物療法和行爲干預。藥物療法中常用的是興奮劑和抗抑鬱藥,這些藥都是通過調節病童的神經系統使其大腦休息下來,目前認爲是比較安全的方法,不過近期一些研究數據卻表明這些藥物對病童在學業上的幫助很小。另外還有一些非主流的食療與中醫療法。選擇什麽樣的治療方式,應該由家長和醫師經過充分討論,共同決定。
不管選擇何種治療方式,父母的角色都至關重要。ADHD 與基因缺陷有關,徹底治癒目前看來尚不可能,不過經過及時有效的干預,病童卻可以和常人一樣生活學習,成人後融入社會也不成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給予過動兒的支持與愛是最重要的。爸媽不要在口頭上把愛作爲一個條件,諸如「你寫完作業,媽媽會更愛你」、「你再不安靜下來,媽媽就不愛你了」這一類的話,對孩子並沒有什麽激勵作用。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什麽事情,你生病也好、健康也罷,爸爸媽媽都是一樣的愛你。有這樣無條件的愛支持著,過動兒才會更好的調整自己的行爲。而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也要幫助他建立一套行爲準則,以下幾點是比較關鍵的。

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 ADHD 或者 ADD) 是一種腦部發育異常的疾病,通常見於幼年到青春期的孩童,並且男童的發病率遠高於女童。現在過動症的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 的估算,平均每 10 個學齡兒童,就會有 1 個被診斷爲 ADHD。
ADHD 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 無法集中注意力,或稱集中困難症。
- 活動量過大,即過動。
- 無法控制自己的衝動行爲,自制力弱。
可是,過動症的確診並不那麽容易。我們知道,很多小孩子,特別是男孩,從小就精力過人,天天跑來跑去、就是不喜歡安安靜靜的坐下來畫畫、讀書,我們怎麽知道,孩子到底是好動,還是過動? 這條界線不是那麽分明的,特別是在幼兒期,所以一般過動兒都是 4 歲以後才能確診。此外,好動與過動最大的區別在於,好動的小孩總有那麽一兩件能讓他們安靜下來的事情,而過動兒卻沒有,即使他們坐下來了,也會渾身不自在,總是扭來扭去的不能完全靜止。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表現,或者經常丟三落四、無法集中注意力,又或者特別沒有耐心、往往題目沒聽完就急著搶答,那麽就要小心了,可能有需要帶孩子去看看兒童精神科醫師,甚至要多看幾位醫師,才好確診。ADHD 是腦部發育異常所致,兒童的大腦與成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它還具有發育的潛力,所以越早確診、就能越早開始治療,孩子轉爲常態的希望也就越大。父母千萬不能諱疾忌醫,不要害怕孩子被貼上 ADHD 的標籤,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也不妨和老師多溝通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一旦有疑心,就要積極尋醫,免得耽誤了治療。
一旦確診 ADHD,家長就要和醫師配合,選擇最有利的治療方法。目前常見的治療方法是藥物療法和行爲干預。藥物療法中常用的是興奮劑和抗抑鬱藥,這些藥都是通過調節病童的神經系統使其大腦休息下來,目前認爲是比較安全的方法,不過近期一些研究數據卻表明這些藥物對病童在學業上的幫助很小。另外還有一些非主流的食療與中醫療法。選擇什麽樣的治療方式,應該由家長和醫師經過充分討論,共同決定。
不管選擇何種治療方式,父母的角色都至關重要。ADHD 與基因缺陷有關,徹底治癒目前看來尚不可能,不過經過及時有效的干預,病童卻可以和常人一樣生活學習,成人後融入社會也不成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給予過動兒的支持與愛是最重要的。爸媽不要在口頭上把愛作爲一個條件,諸如「你寫完作業,媽媽會更愛你」、「你再不安靜下來,媽媽就不愛你了」這一類的話,對孩子並沒有什麽激勵作用。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什麽事情,你生病也好、健康也罷,爸爸媽媽都是一樣的愛你。有這樣無條件的愛支持著,過動兒才會更好的調整自己的行爲。而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也要幫助他建立一套行爲準則,以下幾點是比較關鍵的。
- 要有明確的目標。
「你要安靜一些,」或者,「你能不能集中注意力?」這種廣泛的要求對過動兒來說,很難去執行。父母要做的,是把要求具體化,比如,「你把這個拼圖做完,」「你再寫10個生字。」 - 要定期去看醫生,追蹤孩子的病情。
也要主動與學校老師溝通,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一方面請老師也配合治療。 - 不要強迫孩子去做一些令他覺得十分痛苦的事情。
比如去餐館吃飯,讓過動兒在餐館的環境下老老實實坐著吃飯,是很困難的事情,家長要理解他,起碼在治療的初期,不要強迫他做這些事。 - 建立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
比如每天一回到家,就把書包放在固定位置,脫下來的衣服鞋子也都有固定位置,玩具、書本,用完要馬上放回原處,這些細節一旦成爲習慣,你可能會發現過動兒那些丟三落四的毛病慢慢不見了。
-
參考資料
文章
http://www.cdc.gov/ncbddd/adhd/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health/PMH0002518/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127887323368704578593660384362292.html
Is it Just a Phase? How to Tell Common Childhood Phases from More Serious Problems. By Susan Anderson Swedo and Henrietta L. Leonard. Harmony Publishing House, 1999
圖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09traveler/1105623264/sizes/l/in/photost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