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別人的玩具」、「想要的東西就必須要立刻得到」、「認為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這些自我為中心的行為常常會發生在小孩身上,他們覺得世界都圍著他們旋轉。小孩缺乏同理心,不會為別人著想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他們的情感還沒有成熟到可以站在別人的立場為對方設想。但是,如果孩子長大了還是這麼自私,不懂得體諒別人,便會對他們有很大的影響。有同理心的小孩,不管在學校、在社會、甚至長大在職場,都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其實小孩天生就賦有某層度的同理心。在嬰兒室裡,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在哭泣,其他的小嬰兒也會陸續跟著哭泣;雖然這不算是真正的同理心,但是他們的同情心已經開始萌芽,情緒已經互相牽引。研究發現,那些會跟著哭泣的嬰兒,長大後都偏向會有比較多的同理心。跟智能和體能不一樣,同理心的發展是須要學習的。要小孩真正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去體會別人的心情,必須要經過成人的解釋,教導才可以全面發展。父母可以怎樣幫助小孩發展同理心呢?
標示不同情感的名稱
要小孩懂得體諒別人的感受前,首先要讓他認識不同情感的名稱。父母可以針對小孩的行為作出說明,給每個行為所帶來的情緒反應作標籤,譬如小孩為妳受傷的手指呼呼時,妳可以說:「你幫我呼呼喔,好體貼喔!」小孩會從妳的反應知道自己的行為是被認同、 被視為珍貴的。小孩也須要知道負面的情感,畢竟現實生活裡是兼具了正、負面的情感;所以不要害怕去指出小孩不體貼的行為。妳可以溫柔、冷靜的對他說:「你剛剛說話的口氣好兇,媽媽很傷心,很害怕喔!」清楚的讓小孩知道他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不同的感受。我們可以用一些小遊戲來幫助小孩更熟識情緒的表達。可以利用雜誌上的圖片,然後讓小孩猜猜看圖片上人物是生氣、快樂、或是難過。
讚美有同理心的行為
當小孩做了有同理心的行為,父母應該給予讚美,而且要越具體越好。譬如「你願意跟朋友分享你的玩具真的很慷慨,你的朋友非常高興,你看他在微笑。」
鼓勵小孩說出他們的感受
也許小孩還不懂每個情感背後的原因,但是當他們想要說出心裡的感受時,父母必須要認真的聽他們說,讓他們知道我們在乎他們的感受。如果小孩太小還不懂得說出來,父母可以鼓勵他們利用情緒卡,指出他們當時的感覺。父母也可以說出自己對小孩的感覺,讓他們了解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什麼影響。同時也可以讓小孩知道成人一樣有情緒,有感覺;怎樣去應對負面的情緒是小孩必須學習的課程。
教導孩子注意別人有善的行為
「你還記得那位幫我們找東西的哥哥嗎? 他真的很乖,很樂於助人;讓我覺得很感動。」具體指出別人的善意行為,讚美,說出自己的感覺;可以加強小孩注意自己行為的觀念。父母可以利用圖書,問小孩如果他是書裡的其中一個角色,他會有什麼感想,會怎樣去應對。這樣做可以幫助小孩了解別人的情緒和自己情緒的關係。
教導小孩不同口氣的差別
有些比較細心的小孩可能很容易便會聽出媽媽生氣的口氣;但是有些小孩卻完全沒有察覺到媽媽已經生氣了。父母可以利用遊戲的方法讓小孩知道不同口氣的說話方式代表著不同的情緒。我們可以用不一樣的口氣說同一句話,譬如:「聽我說」,看小孩能否分辯出當中的差別。
教導小孩觀察別人
在餐廳吃飯時,或是在公園玩耍時,我們都可以教導小孩觀察周遭的人的表情,和小孩討論他們表情可能代表的感覺。前提是要在不會影響到別人的情況下進行。「你看到那個男孩嗎? 我覺得他很快樂,因為他在蹦蹦跳跳,而且很開心的在笑。」越具體的描述,小孩越能洞悉不同的行為所代表的情感。
教導基本的禮貌
讓小孩把「謝謝」、「請」等有禮貌的用詞變成平常溝通的一部份。父母要以身作則,常和小孩說「謝謝」、「請」。如果小孩用不禮貌或命令的態度要求幫忙,父母應該解釋給他們知道,只要他們有禮貌的請求才會得到幫忙。
避免用生氣來控制小孩
學齡前的小孩有時候真的會讓人很生氣;但是父母應該盡量避免對小孩生氣,因為生氣對溝通和教養一點幫助都沒有,生氣只是父母情緒的發洩。心理學家認為父母生氣,只會讓小孩關閉自己和退縮;父母應該表現同理心讓小孩感到被理解。譬如,我們應該堅定但溫和的說:「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是也不可以因此傷害你弟弟;這樣會讓我很難過。」給予小孩責任
研究顯示小孩學習責任感的同時,也會學到為別人著想和照顧別人。學齡前的小孩特別喜歡為別人分擔一些小工作,如餵養寵物,對於幫助小孩學習同理心特別有幫助。加上父母的讚美,小孩可以更肯定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
以身作則
假日的時候,一家人可以一起參與一些公益的活動;如參加籌款的運動比賽、去育幼院探訪小孩、把不玩的玩具或不穿的衣服捐贈給慈善機構等。平常也可以幫忙照顧鄰居的小孩,或是帶小孩一起去探望生病的朋友。讓小孩了解到有很多人因為各種的原因而須要幫忙。
儘管是成年人也不是每一個都有同理心,我們不應該期待小孩每次都會以同理心為別人著想;當小孩忘記或是不懂時,父母要有耐性的解釋。教導男生和女生時應當用同樣的態度;因為我們一般認為女生應該比男生體貼、有同理心,而因此忽略了對男孩的教導。其實不管是為了小孩的品性或是為了他們將來待人處事的態度,都應該教導小孩同理心。
-
參考資料
文章
http://www.babycenter.com/0_the-caring-child-how-to-teach-empathy_65717.bc
http://psychcentral.com/lib/how-children-develop-empathy/0001234
圖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clappstar/125387352/sizes/l/in/photost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