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肚子裡正懷著個男寶寶,你可能正在為一件事發愁:寶寶出生後,要不要給他割包皮? 新生兒的包皮環切手術是個很成熟的技術,操作簡單而且嬰兒感受到的疼痛很少。但如果剛出生的時候沒有做,日後因爲種種原因去做的話,手術風險會上升,疼痛感也會大大上升。所以,如果最終要割這一刀,剛出生的一兩天内是最好的時機。但是,這畢竟是重要器官,雖然是簡單的一刀,決定並不好做。
男嬰割包皮,原本起源於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宗教與文化傳統,近幾十年來,由於人們對陰莖衛生的普遍重視,割包皮也慢慢被其它文化的人所接受。在西方世界,普及率最高的是美國,每年有大概 55% 到 65% 的新生男嬰接受包皮環切手術,不過近年來這個比例卻在逐年下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數據,臺灣接受新生兒包皮手術的比例只有 9%,不過也有些醫師發現,近年來為寶寶割包皮的父母逐漸增多。要不要割包皮,其實連醫師們都沒有統一的意見,有些人認爲不必要,有些人則會推薦,這種情況,更讓準爸媽們難以抉擇。如果你要生男寶寶了,該怎樣為他做這個決定呢? 我們先來盤點一下割包皮的好處與壞處。
男嬰割包皮,原本起源於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宗教與文化傳統,近幾十年來,由於人們對陰莖衛生的普遍重視,割包皮也慢慢被其它文化的人所接受。在西方世界,普及率最高的是美國,每年有大概 55% 到 65% 的新生男嬰接受包皮環切手術,不過近年來這個比例卻在逐年下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數據,臺灣接受新生兒包皮手術的比例只有 9%,不過也有些醫師發現,近年來為寶寶割包皮的父母逐漸增多。要不要割包皮,其實連醫師們都沒有統一的意見,有些人認爲不必要,有些人則會推薦,這種情況,更讓準爸媽們難以抉擇。如果你要生男寶寶了,該怎樣為他做這個決定呢? 我們先來盤點一下割包皮的好處與壞處。
好處:
- 降低包皮感染機率。
- 降低尿道感染機率。
- 降低會因爲性接觸而導致的病毒感染,比如艾滋病毒。
- 降低性器官癌症的風險。
- 如果包皮過長無法勃起,則非割不可。
- 剛出生的嬰兒接受包皮環切手術,不但操作簡單,而且事後痛感不強。
壞處:
- 手術風險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即使這個對新生兒來説很小的手術也不例外,偶爾會出現性器官受損或者包皮切掉過多的情況,這樣就必須再做一個手術修復。 - 降低敏感度
有人認爲割包皮會使日後性行爲的快感降低,但這一點在醫學上未被證實。 - 疼痛
即使嬰兒不會說,還是有可能會經歷無法忽略的疼痛。 - 陰莖頂端失去保護
包皮割掉後,裸露的頂端可能變得容易感染,影響尿道開口,雖然機率不高,但如果發生,則需要再做一個手術來修正。
準爸媽如何做決定呢?
- 好處 vs. 壞處
抛開宗教和文化背景,單從醫學角度看,包皮需要割掉一部分的唯一原因就是包皮過長影響勃起,但一個人是否包皮過長,要青春期發育完成之後才能確定知道。另外,包皮容易隱藏細菌和病毒,所以割包皮可以有效降低一些傳染性疾病,不過這些好處完全可以依靠平時良好的清潔習慣以及性行爲時的保護措施來達到,所以即使是在割包皮普及率比較高的美國,其兒童醫學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仍然沒有把割包皮列爲新生兒推薦項目。 - 準爸爸的經驗
準爸爸有沒有做過這個手術? 從他個人經驗出發,到底哪一種好呢? 這畢竟是男人的事情,準媽媽不妨把決定權交給準爸爸。 - 環境的影響
準爸媽還需要考慮到周圍的環境。如果周圍人大多替小朋友割了包皮,而自己的孩子沒有割,那麽在他成長過程中,被人發現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樣,可能會遭受一定的壓力,甚至霸淩。反之亦然。
割或者不割,要注意些什麽?
- 如果爸媽決定給新生兒割包皮,通常手術會在出生後第二天做
回家以後,爸媽要注意護理。仔細清洗、常換尿布,保持手術地方的清潔,免得感染。萬一發現寶寶的器官流血、持續紅腫、或者排尿不暢,要趕緊就醫。其實新生兒割包皮引起的並發症很少,而且只要及時就醫,一般都容易處理,爸媽不用過度緊張。 - 如果爸媽決定不給寶寶割包皮,那麽要注意清潔衛生
包皮容易隱藏細菌和病毒,所以洗澡的時候,要給寶寶溫和的清洗這個部位,等到包皮可以拉起來的時候,還要把它推上去清洗下面的器官,等到孩子大到可以自己洗澡了,也要教他這麽做,這樣才能保持私密處的清潔。
-
參考資料
文章
http://www.parents.com/baby/care/newborn/circumcision/?page=1
http://kidshealth.org/parent/system/surgical/circumcision.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Circumcision
圖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draket/3224965022/sizes/l/in/photost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