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交生活,我小時候有個特殊的經驗,那時家裡的環境比較不好,沒有經濟能力讓我從幼稚園小班開始讀,所以我是直接去念幼稚園大班,當時,班上的同學都已彼此認識,又相處了兩年,我簡直就是個外來的闖入者。剛開始到學校實在覺得好害怕,看著大家一起玩卻不知道該怎麼做,過了很久才交到唯一的一個好朋友。因為自己有這樣深刻的體驗,所以我了解孩子交朋友,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跟學業一樣,需要父母引導和關心。因為良好社交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但卻會對於孩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影響。下面我們整理了一些實用的引導重點與技巧,可以幫助爸媽較為輕鬆的協助孩子進入社交生活:
訓練孩子的社交技巧
- 教導基本的社交禮儀
先教導孩子不論是面對大人或是其他孩子,都要有適合的基本禮儀,像是打招呼、自我介紹、禮貌地回應別人的問題和說再見。重點是讓孩子了解,與人交往,其實聆聽與回覆都很重要,別人問問題時,安靜的聽,再給予適宜的回答,對方就會感受到你的重視,而以同等的態度對待你,友誼其實就來自於這樣的互惠與禮貌的訊息交換。 - 教導孩子如何應對
像是如何在公園裡加入其他人的遊戲中?或是如何詢問對方是否有意願要跟自己玩?教導他無論在哪種情形下,先觀察其他人的遊戲模式,然後以相關的身分進入遊戲。(例如:如果一群女孩在玩扮家家酒,可以表達自己想要當客人來加入遊戲) 但不要試圖改變遊戲,也不要強迫別人一定要讓自己加入。 - 認識表情語言
研究指出,當我們做出難過的表情時,腦中其實就會有難過的感受。所以藉由認識表情,孩子不但可以在社交生活上運用,還可以學習到每種表情所產生的情緒。父母可以利用表情的圖卡 (甚至可以自己拍自己不同情緒的照片) 來教導孩子。從開心、難過、害怕、生氣、討厭、驚訝這幾個比較基本的表情開始,坊間也有很多以情緒為主題的童書可以利用。 - 情緒引導
社交能力是一個有些抽象的名詞,其實對爸媽來說是很難想像的。孩子不就是互相遇到了,就會開心玩在一起了嗎?但其實孩子對於情緒處理的能力不夠成熟,很容易與其他孩子產生摩擦,因此在社交生活的事前準備上,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引導孩子面對自己的情緒,幫助他們建立一個健康的心理。 - 培養負面情緒控制的能力
負面情緒通常是產生摩擦的主因,像是孩子累了,卻不知道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可能拿著玩具亂丟,或是開始破壞其他人的遊戲。要如何預防這樣的情形發生呢?美國的一項研究,就建議父母平時就應該用同理心和解決問題的態度來與孩子溝通,這樣就會加強他們對於自身情緒控制的能力。因為孩子其實都是從父母身上學習這項能力的,如果父母都是用處罰或輕視的態度在教育孩子,孩子當然就會在遇到問題時,也把情緒直接發洩在他人身上。 - 藉由溝通來減少侵略性與敵意
大家可能看過有的孩子想要跟其他人一起玩,卻不知道怎麼開始,所以可能直接就跑去搶走其他孩子手上的玩具,或是要求其他孩子改變遊戲方式來跟他一起玩。其實這樣侵略性與含有敵意的模式,會讓孩子成為不受歡迎的人物,但要如何幫助孩子減少這樣的行為呢?就是要加強孩子的溝通技巧,當然,這也要從父母本身做起。當父母想要改善孩子的行為的時候,盡量以親切和理性的溝通來達到目的。而不要只是一味的想要掌控孩子,卻不告訴孩子原因。例如跟孩子說,不可以搶別人的玩具,但是孩子卻不知道為什麼不能搶一個他想要的東西?所以良好的溝通應該是請爸媽跟孩子說,這個玩具有人正在玩,所以我們要等他玩玩了之後,或是先問過他之後才能拿過來玩,因為你也不會喜歡玩到一半有人來搶你的玩具對嗎? -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首先父母本身要能夠適時的回應與了解孩子的需求,當他們的需求被照顧到,這份需求被滿足的美好,會讓他也想這樣幫助別人。再來,讓孩子了解自己與他人相同的地方,像是跟他們說:「我們已經玩了十分鐘的小汽車,要不要讓給別人玩,因為其他人也跟你一樣,很想玩小汽車喔!」或是「如果你不喜歡別人搶你的書,就也不要去搶別人的書喔! 」最後,在日常生活中找機會教育孩子,讓他學習當其他人遇到不好的事情時,會有什麼感受?像是跟他們說: 「那個妹妹跌倒了很痛,所以哭了,你要不要去試著安慰她?」
實用的引導技巧
情緒引導多半是長期潛移默化的效果,講求的是父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有時候父母不一定都能夠做到,所以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其他的引導技巧,來幫孩子學習如何交友:- 以童書與故事引導
給準備進入社交生活的孩子閱讀相關主題的童書與故事,讓他們了解交朋友的過程與方法。 - 角色扮演遊戲
角色扮演是很多專家推薦的方法,不論是在認識自己的情緒或模擬社交過程都很好用,因為孩子在遊戲中學的最多也最沒有壓力。找個時間,模擬如何在遊樂區加入其他人的遊戲、如何跟其他人介紹自己、如何面對其他人的拒絕。
社交生活對小孩來說其實很不容易,但做了這許多準備後,應該可以讓父母鬆口氣。只是還有兩件父母親常犯的錯誤,要提醒大家小心,不然很容易摧毀事前的努力!第一是不要把孩子貼上害羞的標籤,不要一直強調孩子是害羞的,這樣孩子也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是不恰當的,你需要做的是幫忙找出他害怕的原因,也許他是需要一點點時間?或是只是這個活動小孩太多?第二是不要強求他表現,如果孩子樂意,讓他選擇自己願意表現的時間,不要強迫他,不然很容易會把他們對某件事物的小興趣扼殺掉,也會讓他對社交生活留下陰影喔!
-
參考資料文章
kids-make-friends http://www.parentingscience.com/kids-make-friends.html
http://www.webmd.com/parenting/family-health-12/child-make-friends
http://www.babycenter.com/0_how-to-help-your-child-make-friends_67771.bc
圖片
http://圖片連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