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前學雙語,好嗎?

雙語教育 (bilingual education) 可說是近年幼兒教育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許多幼兒園招生、甚至只是週末活動,只要加上「雙語」二字,幾乎就是額滿保證。然而,雙語教育其實一直以來都有爭議存在,尤其是給三歲前的幼兒,但在「市場」的引導下,負面的議題較不被重視。

醜爸一向堅信「哪裡有爭議,哪裡就是父母學習成長的地方」!一起來看看,究竟三歲前的雙語教育有何負面可能,及為人父母可以做些什麼吧!

雙語教育停看聽

最重要、也是家長們最關注的可能負面影響,莫過於雙語教育造成幼兒語言發展遲緩的潛在性。嬰兒在出生沒多久後即能分辨差異較大的語言 (例:中文與英文),這樣的能力並不會隨著年齡漸長而消失,也成為學習雙語的基礎。但這樣的「好康」已面臨部分研究的質疑,認為太早接受雙語教育有可能造成孩童「語言發展遲緩」及「混淆兩種語言」。

雖說研究同時也指出語言發展遲緩、混淆的情況在三歲後會逐漸消失,也不太會影響孩子未來的語言能力,但父母總是用心良苦、避免孩子在幼小時受到不必要的負面影響。尤其是當孩子若真在語言發展上出現狀況,那種自責與徬徨,對於親子關係弊大於利。

確實的雙語環境,而非只是課程

在雙語教育行之有年的歐美國家,已逐漸整理出「最適當的雙語教育方式」,簡單說,就是「營造環境」(例如,父母分別使用不同的語言與孩子溝通)。在自然而然接觸雙語的情況下,孩子卻仍出現 明顯的語言發展遲緩,家長便可排除雙語造成 孩子暫時性影響的可能,趕緊帶孩子接受進一步的評估。

如何營造良好的雙語學習環境呢,一起來看看吧!

  • 家長一種語言 (one parent one language, OPOL)
    對於許多跨文化組成的家庭而言,雙語教育是非常自然的,雙親各自使用自己的母語 (有時還能使用第三種孩子聽不懂的語言溝通XD) 與孩子對話。OPOL 的好處是孩子有很明確的期待,知道自己何時該轉換、也有足夠的動機去學習兩種語言。另外,研究建議,要施行成功的雙語教育,接觸一種語言的時間至少要佔「每日使用語言的時間」中的 30%-60%。 明顯的,這樣的語言環境不容易存在。 雖然醜爸還真是遇過有父母其中一位,硬是「完全」用非母語與孩子對話,為的就是要提供孩子自然的雙語學習環境,但真是需要非常強大的意志力才行!也由於此法並不容易,雙語幼兒園、保母也就應運而生。理論及現實生活上,在校、在家使用不同的語言,對孩子的雙語學習的確是有效的;然而,這有效的「大前提」是,學校可不能偷偷使用中文喔!

  • 互動!互動!互動!
    雙語教育造成語言發展遲緩的另一可能原因是「填鴨式教育」……怎麼說呢? 部分父母單純的以為,雙語就是讓孩子「多讀書、聽歌,學字母/拼音」,殊不知,這反而阻礙了孩子自然的語言學習能力,甚至因為要應付另一個不完整的語言系統而影響了母語的發展。 即使是母語,「與人互動」(例:對話、玩遊戲) 仍是成功學習的不二法門。因此,倘若大量的互動式學習不可行,也許雙語教育最適合的年齡是在 3 歲後,以免過多的資訊影響了孩子語言成長的第一步喔。

  • 大量的社交活動
    坊間琳瑯滿目的雙語、或純外語的遊玩日、說故事時間、慶祝節慶 (例如萬聖節、聖誕節) 等活動,為的就是希望透過「社交活動」達到雙語學習的目的。語言是人類最主要的溝通管道,在社交情境中,孩子即能自然、自動地使用適當的語言表達自己,以完成目標行動。 例如,為了能拿到大人手上的獎品,孩子自然會說出當下使用的語言;想和其他孩子一起愉快地玩遊戲,大腦即快速地應用所有已學到的外語能力,並有效地吸收新的資訊。 綜合「互動」與「社交情境」兩點不難看出,有效的雙語教育,重點即是「學以致用」,而且是「活用」。當一種語言能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被使用,自然能大大刺激孩子的大腦語言區。

最佳情況是…

目前,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三歲前雙語教育的陣營,一致同意這方面的研究質與量都不及幼兒教育的其他研究。專家們正致力於產出更具代表性的研究,讓父母們可以安心地決定是否提供幼齡兒童雙語教育。因此,在專家們有更進一步的建議前,或許可以下個小結論:

如果雙親無法一人專門使用一種語言跟孩子溝通,最佳的雙語教育建議等孩子「使用母語」後開始進行,並搭配大量的互動式學習與社交活動,讓孩子能學以致用,強化腦部刺激。

  • 參考資料
    文章
    http://brainblogger.com/2014/11/16/bringing-up-bilingual-toddlers/
    http://adoption.about.com/od/parenting/a/drawbackstolang.htm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scottvanderchijs/380711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