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職於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院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School of Medicine) 的 Joan L. Luby 教授在 2015 年十二月初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報告中指出:學齡前 (3~6歲) 的孩子若患有慢性抑鬱症 (clinical depression),其大腦將會深受影響;因此建議,幼孩的情緒不可輕視,甚至要考慮積極治療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critical period)。
Joan L. Luby 教授發現,從腦部斷層掃描的圖片可看出:隨著時間增長,比起沒有抑鬱問題的孩子,患有慢性抑鬱症 (clinical depression) 的孩子失去更多灰質 (grey matter) 的容量和厚度,而灰質又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負責心智運算與記憶儲存)。教授進一步主張,若人早年的情緒障礙會影響一個人日後大腦的發展,我們應該積極正視且治療,因為這一部份是可以控制的。
一般人可能對年幼的孩子患有心理疾病感到嗤之以鼻:小孩哪來的煩惱? 又知道憂鬱為何物? 買個他想要的東西或帶他出去玩保證甚麼不開心都會忘光光! 再且這樣的研究可信度高嗎? 年幼的孩子怎麼向研究者精確地表達他的情緒? 事實上,這一研究報告結論也坦承,以年幼的孩子做此科學研究,需要更多的方法來支持研究效度。更重要的是,就算孩子被確診有慢性抑鬱症 (clinical depression),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也就是沒有共識可以讓幼兒照顧者知道怎樣做才能改善或「治療」這些孩子的症狀。
看完這研究報告,我的態度是保守且謹慎的。我擔心這應該屬少之又少的特例被放大檢視。就像近年來,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變成了濫觴,輕率的診斷和投藥對孩子有實質的幫助嗎? 關於這類的議題,嗯,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Joan L. Luby 教授發現,從腦部斷層掃描的圖片可看出:隨著時間增長,比起沒有抑鬱問題的孩子,患有慢性抑鬱症 (clinical depression) 的孩子失去更多灰質 (grey matter) 的容量和厚度,而灰質又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負責心智運算與記憶儲存)。教授進一步主張,若人早年的情緒障礙會影響一個人日後大腦的發展,我們應該積極正視且治療,因為這一部份是可以控制的。
一般人可能對年幼的孩子患有心理疾病感到嗤之以鼻:小孩哪來的煩惱? 又知道憂鬱為何物? 買個他想要的東西或帶他出去玩保證甚麼不開心都會忘光光! 再且這樣的研究可信度高嗎? 年幼的孩子怎麼向研究者精確地表達他的情緒? 事實上,這一研究報告結論也坦承,以年幼的孩子做此科學研究,需要更多的方法來支持研究效度。更重要的是,就算孩子被確診有慢性抑鬱症 (clinical depression),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也就是沒有共識可以讓幼兒照顧者知道怎樣做才能改善或「治療」這些孩子的症狀。
看完這研究報告,我的態度是保守且謹慎的。我擔心這應該屬少之又少的特例被放大檢視。就像近年來,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變成了濫觴,輕率的診斷和投藥對孩子有實質的幫助嗎? 關於這類的議題,嗯,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參考資料文章
http://mamh.org/Portals/0/Uploads/Documents/Public/Luby%20Preschool%20Depression.pdf
https://news.wustl.edu/news/Pages/Early-childhood-depression-alters-brain-development.aspx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clover_1/26874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