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開始上幼稚園,他們就擁有了一個我們看不到的世界:學校生活及伴隨著孩子長大所衍生出來的一切社交場合。在這個世界裡,他們會認識不同的人、會交朋友、甚至碰到霸凌與被霸凌,可是因為這些我們都看不到,就只能通過與孩子的交談來了解。我們想知道孩子每天都在和誰玩,想知道孩子的這些朋友都是怎樣的,因為他們會影響到孩子,而我們作為父母,自然需要對這些影響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萬一孩子交友不慎或者遇到霸凌,我們還可以早些警覺、早點干預。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何能讓孩子開口講一講他的朋友都有些誰、都是什麼樣的人,或者類似的這些問題呢? 大概很多父母都有相似的經驗,小孩子不是你一問就會回答的。孩子小的時候,他可能不知道怎麼答;孩子大了,嫌你囉嗦,懶得回答。那麼我們父母就該放棄了嗎? 當然不是,只是問的時候,需要一些技巧。
如果孩子的答案裡經常出現一個或幾個小朋友的名字,那麼你就知道誰是孩子的好朋友了。而且,從孩子的回答裡,你可以有限的了解這些孩子的行為模式,或者通過進一步的問題來了解更多。比如孩子說,他今天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鬼抓人,你可以繼續問,誰當鬼、誰跑得快、誰不願意當鬼等等,這樣你就好像看到小孩子怎麼玩的、而每個孩子的性情也會有所端倪可尋。如果孩子有很明確的一倆個好朋友,爸媽可以考慮更進一步,了解他們的父母,比如接送的時候與他們父母聊天、甚至偶爾邀請到家裡一起玩,都是了解孩子朋友的好辦法。
問其他人的情況會讓孩子覺得壓力小一些,也就比較願意回答,這也等於是孩子在和爸媽分享自己朋友圈的情況。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何能讓孩子開口講一講他的朋友都有些誰、都是什麼樣的人,或者類似的這些問題呢? 大概很多父母都有相似的經驗,小孩子不是你一問就會回答的。孩子小的時候,他可能不知道怎麼答;孩子大了,嫌你囉嗦,懶得回答。那麼我們父母就該放棄了嗎? 當然不是,只是問的時候,需要一些技巧。
學齡前兒童需要具體的問題
比較小的孩子,他的認知能力一般來說還在發育的起步階段,所以有些話我們成年人覺得很清楚,對他來說,卻是無意義的。就比如說,「朋友」這次詞,他未必能懂,如果我們問他:「你的好朋友是誰啊?」他可不一定能聽懂這個問題,也就不回答、或者隨便說幾個人,爸媽的目的就並沒有達到。所以,孩子還小的時候,要了解他的朋友,你可以這樣問:- 你今天吃午飯的時候,和誰坐在一起的? (孩子回答後,可以繼續問) 是你選的還是老師要求的?
- 有沒有小朋友送你禮物?
- 你這張畫畫得真好,有沒有想送給哪位小朋友? (如果孩子說出一個人的名字,可以繼續問他為什麼送給這個人。)
- 你今天都和誰一起玩了?
如果孩子的答案裡經常出現一個或幾個小朋友的名字,那麼你就知道誰是孩子的好朋友了。而且,從孩子的回答裡,你可以有限的了解這些孩子的行為模式,或者通過進一步的問題來了解更多。比如孩子說,他今天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鬼抓人,你可以繼續問,誰當鬼、誰跑得快、誰不願意當鬼等等,這樣你就好像看到小孩子怎麼玩的、而每個孩子的性情也會有所端倪可尋。如果孩子有很明確的一倆個好朋友,爸媽可以考慮更進一步,了解他們的父母,比如接送的時候與他們父母聊天、甚至偶爾邀請到家裡一起玩,都是了解孩子朋友的好辦法。
學齡兒童可能不喜歡被當成焦點來拷問
當孩子比較大了以後,他雖然能聽懂你的問題,也知道怎麼回答,但是他往往選擇不回答。這背後可能有許多原因,但是爸媽需要顧及孩子長大以後對自我的敏感度,當我們喋喋不休的問他都和朋友們做了些什麼的時候,他會覺得有點煩。所以,爸媽可以改變策略,不要把孩子本人當成焦點,而是改問他的朋友或是學校的其他人:- XX (孩子的朋友) 今天有沒有笑別人?
- XX 他們經常都在玩什麼?
- 如果老師讓你們換座位的話,你想和誰坐一起?
- 今天有沒有人被罰站?
問其他人的情況會讓孩子覺得壓力小一些,也就比較願意回答,這也等於是孩子在和爸媽分享自己朋友圈的情況。
分享故事,誘敵深入
如果爸媽總是很難從孩子口裡問出什麼學校、朋友的事情,那麼不妨換個角度,從分享自己的經驗開始。你可以告訴孩子自己小時候和朋友的一些經歷、甚至很糗的事,小孩子都會喜歡聽,而他一旦感興趣了,你們的距離就會拉近,他的防線也鬆動了,他會比較願意開口講他的朋友和故事。創造良好的溝通氛圍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有時候問孩子什麼事情問不出來,但是孩子會突然在不相干的時刻蹦出來幾句話,講他的朋友或者其它的事情。這和孩子的大腦迴路尚未完善發展有關係,他的思維是跳躍性的,不知道哪一時刻就會想到關於朋友的事情,而如果家庭氣氛是放鬆且鼓勵溝通的,他會毫無壓力的脫口而出,這樣爸媽雖然問不到,但能等到孩子自己說。有良好溝通的家庭氣氛,可以讓對話無時無刻的發生,而爸媽也應該刻意創造一個固定的分享時刻,比如晚飯時間,大家都很放鬆了,爸媽可以分享自己的一天,孩子也覺得想說什麼都可以說,慢慢養成一個習慣,那麼很多我們想知道的事情,就都有機會可以知道。 爸媽想要了解孩子的社交圈,最根本的方式還是要和孩子建立一個親密且互相信任的親子關係,而要建立這樣的關係沒有什麼捷徑可以走,只有通過陪伴孩子來拉近親子關係。親子關係越緊密,小孩也越願意分享他的世界。-
參考資料文章
http://time.com/4099782/how-to-get-your-kids-to-tell-you-about-their-friends/
http://www.ahaparenting.com/parenting-tools/communication/foolproof-strategies-talk
http://www.simplesimonandco.com/2014/08/25-ways-ask-kids-school-today-without-asking-school-today.html/
https://www.quora.com/Why-dont-kids-like-to-talk-about-their-day-when-their-parents-get-home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angela7/687675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