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父母都想做一個好父母,盡自己的一切力量去陪伴、照護、教育小孩,慢慢的,似乎除了做父母之外,我們很容易把自己給忘記了。誠然,許多父母都懂得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時不時的休個假,但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喝一杯咖啡的清閒、甚至不是夫妻兩人短期旅行的空檔,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自己的生活。
也許你會說,很多爸媽在工作和照顧孩子之間已經忙得團團轉了,怎麼可以說他們沒有生活? 別誤會,我這裡說的是指父母自己的人生追求。有些人固然有工作,但工作只是掙錢的方式,而真正佔據了你的心靈和大腦的,其實是小孩的一切。那麼我們現在講的,就是這佔據你心靈和大腦的東西,做了父母,也需要有一部分是給自己的,換言之,就是父母也需要一點除了孩子之外的心靈追求。
為什麼這很重要? 除了你需要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之外,我們只從養小孩、做父母的角度來說,它對孩子、對你都有好處。
而小孩子其實都需要了解這一點,因為小孩子都是特別自我中心的。當然這也難怪他們,在一個人發育的過程中,自我總是優先於其他人先發育出來的認知觀念。而由於孩子小的時候,爸媽難免總是圍著他轉,這就更助長了他的自我中心意識。而我們作為大人是明白的,自我中心意識不能長期霸占這孩子的頭腦不離開,這對他的長遠發展一點好處都沒有。那麼,如果孩子自小就習慣看到爸媽除了圍著自己之外,也有其它的追求,甚至這些追求在爸媽心中時不時的還排在他的需求前面,他就會明白,原來自己並不是世界的中心。
所以爸媽有了個人追求,就有了一個長期的努力目標,它和普通的應付工作要求的情況不一樣,因為它不但會佔據你的時間,還會佔據你的頭腦。一旦你的頭腦被佔據,你的注意力會很自然的從小孩身上一定程度的轉移開來,此時就算你想做一個過份無微不至、事必躬親、牢牢看管的爸媽,都不可能了。這樣就算你不放手,你實際上也放了手。千萬別覺得你對孩子的細緻程度降低了,你就不是好父母了。好的父母需要懂得平衡,一方面給孩子劃出界限,一方面讓他在可以的範圍內自由生長。小孩有了他自己的空間,也能更好的成長,養成他的獨立人格與特質。
當然,在孩子嬰幼兒時期,爸媽會一心撲在孩子身上,特別是選擇做全職父母的爸媽們。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應對,爸媽倒不必為此感到為難,為了小孩讓自己的其它追求暫緩幾年,並不是多糟糕的決定。當孩子長大一些,你會慢慢找到時間追求自己的目標;與此同時,你的人生追求也會幫助你把適應孩子因為長大會對你需求降低的失落感。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更值得爸媽為之努力。
也許你會說,很多爸媽在工作和照顧孩子之間已經忙得團團轉了,怎麼可以說他們沒有生活? 別誤會,我這裡說的是指父母自己的人生追求。有些人固然有工作,但工作只是掙錢的方式,而真正佔據了你的心靈和大腦的,其實是小孩的一切。那麼我們現在講的,就是這佔據你心靈和大腦的東西,做了父母,也需要有一部分是給自己的,換言之,就是父母也需要一點除了孩子之外的心靈追求。
爸媽也需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
這裡說的人生目標,不是著眼於工作或者事業,不是指你最終做到什麼職位、掙多少錢,而是你對自己的期許,它是一個長期的、對你而言有意義的事情。有些人雖然有一份全職工作,但是工作只是他掙錢的手段,他的精神追求完全與工作無關;而有些人雖然沒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卻有非常豐富的精神世界,生活中有許多他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在關注和努力。這些都可以是一個人的人生目標。所以不管你在職場上打拼、還是全職父母,你都可以、也應該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可以是你的職業目標,也可以是其它追求。為什麼這很重要? 除了你需要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之外,我們只從養小孩、做父母的角度來說,它對孩子、對你都有好處。
孩子需要懂得爸媽也有個人追求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大約10歲左右,有一段時間我媽媽突然變得很忙,忙到連回到家都還在工作的狀態。在那之前,媽媽一旦回家,都是在忙家事和我們,所以突然之間我覺得特別不習慣。小孩子麼,不習慣就會鬧彆扭,鬧了幾次,媽媽就惱了。她說她現在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們作為一家人,都應該支持她而不是妨礙她。那個時候,我就突然懂了,原來媽媽除了我們小孩子之外,還有她想追求的事情。而小孩子其實都需要了解這一點,因為小孩子都是特別自我中心的。當然這也難怪他們,在一個人發育的過程中,自我總是優先於其他人先發育出來的認知觀念。而由於孩子小的時候,爸媽難免總是圍著他轉,這就更助長了他的自我中心意識。而我們作為大人是明白的,自我中心意識不能長期霸占這孩子的頭腦不離開,這對他的長遠發展一點好處都沒有。那麼,如果孩子自小就習慣看到爸媽除了圍著自己之外,也有其它的追求,甚至這些追求在爸媽心中時不時的還排在他的需求前面,他就會明白,原來自己並不是世界的中心。
個人追求讓你成為更好的父母
現代的育兒觀念總是告訴我們,養孩子要懂得放手,不要太過細緻,否則孩子難獨立,養成媽寶。這個道理想必很多爸媽都是認同的,但是當我們習慣了一套教養方式以後,放手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想,有時候我們照顧孩子照顧得太細緻,是不是因為我們過份的以小孩為生活重心了呢?所以爸媽有了個人追求,就有了一個長期的努力目標,它和普通的應付工作要求的情況不一樣,因為它不但會佔據你的時間,還會佔據你的頭腦。一旦你的頭腦被佔據,你的注意力會很自然的從小孩身上一定程度的轉移開來,此時就算你想做一個過份無微不至、事必躬親、牢牢看管的爸媽,都不可能了。這樣就算你不放手,你實際上也放了手。千萬別覺得你對孩子的細緻程度降低了,你就不是好父母了。好的父母需要懂得平衡,一方面給孩子劃出界限,一方面讓他在可以的範圍內自由生長。小孩有了他自己的空間,也能更好的成長,養成他的獨立人格與特質。
當然,在孩子嬰幼兒時期,爸媽會一心撲在孩子身上,特別是選擇做全職父母的爸媽們。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應對,爸媽倒不必為此感到為難,為了小孩讓自己的其它追求暫緩幾年,並不是多糟糕的決定。當孩子長大一些,你會慢慢找到時間追求自己的目標;與此同時,你的人生追求也會幫助你把適應孩子因為長大會對你需求降低的失落感。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更值得爸媽為之努力。
-
參考資料文章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ethics-everyone/201111/get-your-own-life-parents
http://www.amazon.com/When-Parents-Love-Too-Much/dp/1568381867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seandreilinger/147104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