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臉書上輾轉得知 4 歲小女孩被殺的消息,看到媽媽在媒體面前說的話,讓人好心酸。大家都無法相信,誰會對一個素昧平生,天真無邪的孩子下如此毒手!這個社會生病了嗎? 歹徒殘忍的手法,引起廢死與否雙方的爭戰,但我認同媽媽說的,類似的事件 (疑似精神或心理狀態異常) ,並不是立新法,或是不廢死刑就能改善。家庭、教育,才是防止不幸事件再度發生的關鍵。
隨著經濟型態的改變,雙薪家庭倍增,許多家長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之下,希望孩子留在學校或安親班的時間越長越好。家,變成像一間飯店,功能簡化到吃飯、睡覺而已。壓力大的爸媽回到家,催著孩子洗澡、吃飯、做功課、上床睡覺,跟孩子說最多的一句話是 「快一點」 ,遑論和孩子談心。孩子由一開始嘗試到失望,最後也放棄和爸媽溝通的努力,親子關係漸行漸遠。
前一陣子,一位市議員在臉書上貼了一張各國上課時間表,台灣以早上 7 點半到下午 5 點,9 個半小時狂勝各國。該議員的主張,是縮短孩子的上課時間,因為睡眠不足的孩子,學習表現也不會好。照片引起廣大的回響,正、反兩面都有,父母們多是反對,但有許多支持縮短的聲音,是來自孩子。
澳洲的一家食品公司針對家人做了一項測試,拍成影片,但父母親和小孩分開受試。測試的題目是「如果可以邀請任何人,你最想和誰共進晚餐?」 大多數的父母親,思考方向都是世界名人,例如:知名歌手或是政治人物;而孩子們呢 ? 令人意外地,答案不是什麼偶像,也不是卡通人物,而是自己的爸媽!
爸媽們還記得,上回全家人在一起吃晚飯,是什麼時候? 你可能會說,我們天天一起吃晚飯啊!但有「專心」吃飯嗎? 還是一邊滑手機,一邊看新聞,一邊催著小孩快吃? 你知道你的小孩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 交了什麼朋友? 學了什麼新東西? 親子溝通不是一天兩天,如果在孩子小時候,沒有培養彼此的信任,沒有建立溝通的習慣,等到孩子長大,就算父母想溝通,孩子也不見得願意開口。
以前在教學現場,聽到許多被請來的父母,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孩子回家就關在房裡,不知道他/她在想什麼? 老師妳跟他相處的時間比較長,你應該比較了解他。」我們聽到這些話,都很無奈。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很長沒錯,但是,一個老師要教好幾個班,課堂時間又有進度要趕,和家長們想的很不一樣。
事實上,孩子要的不多,就是爸媽們能夠花時間、不帶批評,專心地聽他們說話。 台灣許多已婚的年輕人,抱怨生養孩子太花錢不敢生;我在歐洲反而看到許多生 3 個或 4 個的家庭。從經濟角度來看,歐洲的物價那麼高,照理說,養孩子的成本應該更高才對,怎麼沒有嚇到這些父母? 關鍵就在於,養育小孩需要一定的經濟條件沒錯,但花時間陪伴孩子成長,比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更重要。
下回孩子想說話時,暫時放下手邊的事,聽聽他想說什麼吧!
隨著經濟型態的改變,雙薪家庭倍增,許多家長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之下,希望孩子留在學校或安親班的時間越長越好。家,變成像一間飯店,功能簡化到吃飯、睡覺而已。壓力大的爸媽回到家,催著孩子洗澡、吃飯、做功課、上床睡覺,跟孩子說最多的一句話是 「快一點」 ,遑論和孩子談心。孩子由一開始嘗試到失望,最後也放棄和爸媽溝通的努力,親子關係漸行漸遠。
前一陣子,一位市議員在臉書上貼了一張各國上課時間表,台灣以早上 7 點半到下午 5 點,9 個半小時狂勝各國。該議員的主張,是縮短孩子的上課時間,因為睡眠不足的孩子,學習表現也不會好。照片引起廣大的回響,正、反兩面都有,父母們多是反對,但有許多支持縮短的聲音,是來自孩子。
澳洲的一家食品公司針對家人做了一項測試,拍成影片,但父母親和小孩分開受試。測試的題目是「如果可以邀請任何人,你最想和誰共進晚餐?」 大多數的父母親,思考方向都是世界名人,例如:知名歌手或是政治人物;而孩子們呢 ? 令人意外地,答案不是什麼偶像,也不是卡通人物,而是自己的爸媽!
爸媽們還記得,上回全家人在一起吃晚飯,是什麼時候? 你可能會說,我們天天一起吃晚飯啊!但有「專心」吃飯嗎? 還是一邊滑手機,一邊看新聞,一邊催著小孩快吃? 你知道你的小孩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 交了什麼朋友? 學了什麼新東西? 親子溝通不是一天兩天,如果在孩子小時候,沒有培養彼此的信任,沒有建立溝通的習慣,等到孩子長大,就算父母想溝通,孩子也不見得願意開口。
以前在教學現場,聽到許多被請來的父母,開口第一句話就是「孩子回家就關在房裡,不知道他/她在想什麼? 老師妳跟他相處的時間比較長,你應該比較了解他。」我們聽到這些話,都很無奈。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很長沒錯,但是,一個老師要教好幾個班,課堂時間又有進度要趕,和家長們想的很不一樣。
事實上,孩子要的不多,就是爸媽們能夠花時間、不帶批評,專心地聽他們說話。 台灣許多已婚的年輕人,抱怨生養孩子太花錢不敢生;我在歐洲反而看到許多生 3 個或 4 個的家庭。從經濟角度來看,歐洲的物價那麼高,照理說,養孩子的成本應該更高才對,怎麼沒有嚇到這些父母? 關鍵就在於,養育小孩需要一定的經濟條件沒錯,但花時間陪伴孩子成長,比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更重要。
下回孩子想說話時,暫時放下手邊的事,聽聽他想說什麼吧!
-
參考資料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donnieray/2361491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