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父母都喜歡給孩子立規矩,這其實是好事情,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嘛。絕大多數父母,在給孩子立規矩、告訴他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的時候,絕對是有很好的出發點的。首先我們要保證他們的安全,所以危險的事情不可以做;其次我們要教導他社交準則,所以行為需要被規範。而且我們為了保證規矩就是規矩,通常會伴隨有打破規矩的後果 (例如懲罰)。這些都沒有問題,是父母教養小孩很正常的手段。不過,當父母當久了,我們會面臨一個困境,那就是,規矩立起來容易,執行起來卻難。
比如說我們經不住孩子央求,買了一隻小狗,買之前立下規矩,孩子必須每天遛狗並且清理狗屎,否則的話就將小狗送走。孩子也鄭重答應下來。等到小狗買回來,沒有多久,孩子就忘記自己的承諾了,開心的時候和狗玩一下,清理狗屎就不記得了。這時候怎麼辦呢 ? 真的把狗送走嗎 ? 這麼可愛的小動物,養了這麼久又有了感情。可是不送走,不等於規矩白立了 ?
父母能夠將自己立下的規矩貫徹始終,其實是教養行為的一致性。但是這種一致性是非常難的。別說教育小孩子,就是我們自己要堅持做一件看似很簡單的事,比如晚上11點一定要上床,長久下來對很多人來說都已經很難了,就更不要說在孩子教育方面了。為什麼這麼難 ? 因為父母也是人,也會受到各種情緒和壓力的影響,所以當我們立下規矩以後,我們心情好的時候,會在面對孩子違反規則時一笑而過,我們心情不好時,卻可能疾風驟雨的懲罰孩子。而在另外一方面,很多父母其實沒有意識到,父母自己的行為一致性,對孩子是多麼的重要:如果父母的行為是前後一致的,那麼小孩子遵循起來也比較容易,因為他們可以預測父母的反應。所以,我們立規矩容易,執行起來卻難。
比如說我們經不住孩子央求,買了一隻小狗,買之前立下規矩,孩子必須每天遛狗並且清理狗屎,否則的話就將小狗送走。孩子也鄭重答應下來。等到小狗買回來,沒有多久,孩子就忘記自己的承諾了,開心的時候和狗玩一下,清理狗屎就不記得了。這時候怎麼辦呢 ? 真的把狗送走嗎 ? 這麼可愛的小動物,養了這麼久又有了感情。可是不送走,不等於規矩白立了 ?
執行規矩 = 教養的一致性
類似這樣的選擇困境,幾乎每天都會攤在父母面前。我們當時立下規矩,本意都是為了孩子好,可是要保證自己說出的話得到百分百的執行,卻是十分難的。但孩子違反規矩卻不用承擔後果,這往往比沒有立規矩還糟糕。因為孩子之所以需要規矩,除了規範他們的行為之外,他們的大腦發育也會依賴於此的,孩子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實際上是給了他們一種安全感,讓他們的大腦發育可以平穩進行。只不過,規矩只有能夠執行才是真的規矩,你才能得到立規矩所能帶來的好處。如果爸媽無法執行自己訂下的規則,不但達不到當初規範孩子的本意,小孩子也仍然沒有安全感,因為他無法預測你什麼時候要執行規矩、什麼時候不執行。更糟糕的是,時間久了,孩子還會覺得爸媽好糊弄,這就埋下了親子關係的長遠地雷。父母能夠將自己立下的規矩貫徹始終,其實是教養行為的一致性。但是這種一致性是非常難的。別說教育小孩子,就是我們自己要堅持做一件看似很簡單的事,比如晚上11點一定要上床,長久下來對很多人來說都已經很難了,就更不要說在孩子教育方面了。為什麼這麼難 ? 因為父母也是人,也會受到各種情緒和壓力的影響,所以當我們立下規矩以後,我們心情好的時候,會在面對孩子違反規則時一笑而過,我們心情不好時,卻可能疾風驟雨的懲罰孩子。而在另外一方面,很多父母其實沒有意識到,父母自己的行為一致性,對孩子是多麼的重要:如果父母的行為是前後一致的,那麼小孩子遵循起來也比較容易,因為他們可以預測父母的反應。所以,我們立規矩容易,執行起來卻難。
怎樣保持一致性
那麼怎麼辦呢? 難道就不要立規矩了嗎? 也不是,只是需要多一些思考。首先爸媽們必須要清醒的認識到,一旦立下規矩,就必須執行,有了這個決心,我們才能談其它的技巧。- 立規矩前要三思
既然規矩一旦立下,就必須執行到底,那麼爸媽在立規矩之前就要多想一想了,這個規矩是必要的嗎 ? 我能執行到底嗎 ? 同時也要想一想,家裡規矩是不是已經很多了,要知道規矩越多,越難執行。所以立規矩雖然本身是為了孩子好,但也要考慮到可操作性。 - 別把場面弄得太大
有的時候,父母為了表示尊重小孩,會在立規矩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坐下來,鄭重其事的宣布新規則是怎樣的、違反了又要怎樣。其實這樣大可不必。因為當你這樣宣布之後,你就沒有了退路,你執行不下去的時候,你的信用就打折扣了。相反,你可以什麼都不說,悄悄的執行,這樣當你需要彈性的時候,你有充分的迴轉空間。 - 簡單、簡單、再簡單
爸媽應該要立簡單而具體的規矩,越是讓人一目了然的規則,就越容易讓人遵守。比如說,幾點鐘睡覺,每天可以看多長時間的電視,這些都是很簡單、很具體的條款,只要爸媽堅持,小孩就容易遵守。但是如果我們把規矩弄得很複雜,比如晚飯要吃完幾口青菜、飯後才能吃什麼樣的點心,這樣的規矩就很難執行,因為每天晚飯的青菜不一樣,對孩子來說吃幾口的難易程度不同,以此來界定飯後點心,這規則就變得非常模糊了。 - 溫柔而堅定
當我們說執行規矩的時候,不是要父母對著不聽話的孩子吼叫,也不是用嚴厲的方式來懲戒他,而是要向孩子表明,你說的話是算數的。比如說,每晚應該 8 點上床,到 8 點鐘了,孩子還要求你多讀一個故事,拼命的鬧、非要不可、否則就不睡覺,爸媽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溫柔的重複你的規矩:8 點鐘了,要睡覺了。我們明天可以早一點開始讀故事,多讀一個。溫柔是你的語氣,堅定是你的態度,你堅持住了,孩子就知道你是不會妥協的,他就會認命了。
-
參考資料文章
http://www.positiveparentingconnection.net/positive-parenting-how-to-follow-through-with-limits/
https://www.empoweringparents.com/article/consistent-parenting-how-to-unlock-the-secret/
http://www.pregnancy.org/article/consistency-discipline-follow-through
http://sleepingshouldbeeasy.com/2013/11/12/why-you-need-to-follow-through-with-consequences-and-how-to-actually-do-it/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moosharella/49149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