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挑選讀物,只要有趣就夠了嗎?

最近我有朋友分享一個團購訊息,團購的是一本書,一本用動漫方式畫的歷史地理圖集。發起者貼出了書中的幾幅圖,果然畫得天真可愛,我馬上就動心了,趕緊問了一個問題:書中的內容是否準確可靠呢? 發起者說她也沒有細看,回答不了這個問題,不過有人卻提出異議:用圖畫方式講歷史給小孩子,把歷史變有趣,已經有足夠的理由買書了!

這說法倒是讓我好好想了一下。沒有錯,我也是因為覺得這本書把歷史做得很有趣,才會動心要買的。可是,僅僅是有趣是不夠的,因為這畢竟是一本歷史地理圖集,自古而今的地理分佈,這其中的信息量是很大的,稍不認真就可能出錯,而如果有錯,這錯誤並不因圖案的有趣而可以變成對的。所以我自己做了一點功課,我查到出版社的網頁,到那裡去找這本書的詳細介紹,期望能看到出版社對書的內容、作者的背景有一些說明,沒有想到,出版社對這書的介紹,也完全是在強調它的有趣,而對於內容或者作者,卻隻字不提。

不得不說我是相當失望的。出版社這麼做,恐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研判市場對於這種知識性書籍的最迫切需求在於書的趣味性、而不是書的知識性,那麼他為什麼會覺得市場是這個樣子的,倒是值得我們這些作為市場一部分的父母來深思的。也許,這些年來社會上的聲音總是害怕孩子學習知識沒有興趣,可能就造成了一個假象,似乎是只要有趣,其他的並不重要。可問題是,有趣是為了降低孩子進入的門檻,但進去之後要怎麼辦,一樣很重要,卻似乎不再為人所重視了。

以童書為例,當我們翻開一本童書,最先給我們強烈印象的,肯定是畫面,而如果我們讓孩子選,孩子肯定也是從畫入手。畫得有多好,當然是衡量一本書的重要標準,但是僅僅畫得有趣,讓孩子喜歡就行了嗎 ? 這個答案和我們為什麼要孩子讀書有關係。很多研究都表明,小孩子越早開始讀書 (包括爸媽都給孩子聽),對他的長期認知發育越好。所以我們要孩子讀書,是要全方位的促進他的認知發育,除了視覺形象 (畫),書裡的文字、故事、知識、情感都是一個整體,所以就算我們把有趣性排在第一順位,也不能過度犧牲其他方面,最起碼不能是負面的,比如知識型的書籍可以很淺顯,卻不能有錯,這樣的書,才是開卷有益的。 所以一本理想中的童書,恐怕要以下幾個方面都做得好才行:
  • 內容需要經得起考驗
  • 書中的人物或故事能讓我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或留給我們思考的餘地
  • 無論何種畫風,能讓讀者有所享受
  • 文字要好,既簡明清楚,又能讓孩子體會到文字和語言的美好
這樣一說,只怕市面上沒有幾本書能滿足這些條件,所以我們給孩子選書的時候就要列一個優先序列出來,根據我們心中認為重要的東西,能滿足個一兩點,大概才可以考慮入手。


  • 參考資料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minnesota_social_marketing/583205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