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臉皮薄的人,寧可犧牲自己的權益也不喜衝突;比如看到有人插隊,我往往敢怒不敢言 (尤其對方是男人,而我又是獨自一人)。但先前紐約時報的兩則追蹤報導讓我深思了好久:某些時候,「雞婆」有絕對的必要嗎?
先說明這兩則討論的起源:在美國克里夫蘭的一間超市,一位夫妻目睹一父親把自己女兒的頭髮纏繞在推車上行走。根據這對見義勇為的夫婦的描述,小女孩不停哭求說:「請住手! 我再也不敢了。」不過父親仍視若無睹,推著購物車,拉扯著女孩的頭髮繼續向前行。目睹的夫婦上前制止至少三次,不但父親不領情還惡言相向。於是這對路人用手機拍下當時的畫面並且報警。當地警察、兒福單位深入調查,並沒有發現這女孩的父親有不良紀錄,家庭狀況正常,所以最後該父親並沒有受到任何處分。
不過,當時紀錄的夫妻早就把照片公布在社群網站,短時間內獲得數十萬的點閱和無數人的討論。夫妻檔的先生聲明:當時的情境讓他決定採取行動介入…他認為現在的美國人有問題,大家都怕事、怕惹上麻煩。
國情不同。若雷同的場景發生在台灣,我會怎麼做? 你會怎麼做? 雖說這幾年的教養風氣不鼓勵甚至杜絕體罰,但是在台灣當街看到有家長 (言語或肢體) 粗暴對待孩子,我會糾結著那是是別人家教養方式嚴厲不該干涉,還是出自於好意暗地請警察來處理 (對,膽小的我不敢去掃颱風尾)? 坦白說,我思前想後心裡仍沒個譜。
好吧,如果真的要雞婆管他人瓦上霜,有沒有甚麼好建議?若要挺身而出,最好不要抱有批判、憤怒的口吻和立場。任教於杜魯學院 (Touro College) 的助理教授 Folusho Otuyelu 建議,可以禮貌和善地開頭:「你好,我沒有要干涉你的私事,不過我注意到…。」若你和我一樣膽小怕事,我想匿名報警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先說明這兩則討論的起源:在美國克里夫蘭的一間超市,一位夫妻目睹一父親把自己女兒的頭髮纏繞在推車上行走。根據這對見義勇為的夫婦的描述,小女孩不停哭求說:「請住手! 我再也不敢了。」不過父親仍視若無睹,推著購物車,拉扯著女孩的頭髮繼續向前行。目睹的夫婦上前制止至少三次,不但父親不領情還惡言相向。於是這對路人用手機拍下當時的畫面並且報警。當地警察、兒福單位深入調查,並沒有發現這女孩的父親有不良紀錄,家庭狀況正常,所以最後該父親並沒有受到任何處分。
不過,當時紀錄的夫妻早就把照片公布在社群網站,短時間內獲得數十萬的點閱和無數人的討論。夫妻檔的先生聲明:當時的情境讓他決定採取行動介入…他認為現在的美國人有問題,大家都怕事、怕惹上麻煩。
國情不同。若雷同的場景發生在台灣,我會怎麼做? 你會怎麼做? 雖說這幾年的教養風氣不鼓勵甚至杜絕體罰,但是在台灣當街看到有家長 (言語或肢體) 粗暴對待孩子,我會糾結著那是是別人家教養方式嚴厲不該干涉,還是出自於好意暗地請警察來處理 (對,膽小的我不敢去掃颱風尾)? 坦白說,我思前想後心裡仍沒個譜。
那麼專家的建議是甚麼?
- Dan Duffy-美國兒童暴力防治中心 (Prevent Child Abuse America) 主席說,他和該中心有一個信念:如果你看到什麼,就說出來 (if you see something, say something)。
- 長期致力於情緒壓力處理的學者Darlee Simmons認為,不要等到事情變得更糟糕才有所行動。如果這麼做,情況往往更嚴重、更難以解決。
- 全國兒童促進中心 (National Children’s Advocacy Center) 執行長 Chris Newlin 一針見血道:如果有個孩子在公眾場合被施暴,想想看在私下場合他會受到甚麼待遇。
好吧,如果真的要雞婆管他人瓦上霜,有沒有甚麼好建議?若要挺身而出,最好不要抱有批判、憤怒的口吻和立場。任教於杜魯學院 (Touro College) 的助理教授 Folusho Otuyelu 建議,可以禮貌和善地開頭:「你好,我沒有要干涉你的私事,不過我注意到…。」若你和我一樣膽小怕事,我想匿名報警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
參考資料文章
http://www.nytimes.com/2016/09/29/us/should-you-intervene-when-a-parent-harshly-disciplines-a-child-in-public.html
http://www.nytimes.com/2016/09/30/well/family/other-peoples-parenting-when-if-ever-to-interfere.html?rref=collection%2Ftimestopic%2FParenting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lsfbs/1775834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