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們,你家有沒有一個「混世小魔王」? 那個年齡不大、精力卻驚人的小男孩,總是停不下來,總是跑來跑去、躥高鑽低,就算你讓他坐下來了,坐不了很久又想跑開了。你以為我說的是過動症 ? 不是的。過動症是連坐都坐不安靜的,而大多數三五歲的小男孩則是精力極其旺盛,當爸媽的跟在他屁股後面只有氣喘吁吁的份。這樣的男孩子,其實很正常,只不過隨著年齡增長,一般爸媽們會希望控制一下他的行為,希望他在玩的時候拼命玩,可一天當中也能有些安靜的時光,可以老老實實的坐在那裡集中精神的做一件事,比如讀書、畫畫,這樣,你會對孩子比較放心,覺得他動靜皆宜,對以後上了國小的學習也會有幫助。
這樣想,聽起來很合理對不對? 可能很多爸媽也是這樣做的。但是我們今天要告訴爸媽們,這種每天讓他安靜一陣的訓練方法,一點用也沒有,不但沒用,還有害。
最新研究證明:小男孩坐得越久,學習能力不升反降
最近,芬蘭的一個研究團隊發表了他們針對一百五十多位小朋友做的一個研究結果。這些小孩子介於 6 歲到 8 歲,研究者追踪他們每一天的活動量及心跳節奏,把他們的時間分成安靜坐著和比較激烈的體力活動,同時還會測試他們的閱讀與數學能力。這批孩子被研究者追踪研究了兩年,結果發現,男孩子當中,每天坐得越久的,閱讀能力提升得越慢,而數學能力反而有所下降。女孩子呢? 坐得久不久,對她們閱讀能力及數學能力的提升沒有影響。這個研究告訴我們,在我們只關注學習能力的前提下,要求男孩子每天安安靜靜的坐一陣只會妨礙他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而要求女孩子每天安安靜靜的坐一陣對於她的學習能力沒有影響。
為什麼久坐影響學習?
生物學上是有解釋的,當然更具體的機理還需要很多研究才能讓我們明了。但我們現在知道,活躍的身體運動是會促進神經信號的傳導和處理、促進大腦中的血液流動、提高專注力和短期記憶,這些都和學習效果有直接的關係。而久坐則會降低大腦產生的神經傳導因子的濃度。這種生物機理對男孩女孩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女孩子一般來說更容易受到其它社會因子的影響,比如父母的支持度、老師的態度及自身對學校和學習的動力,所以女孩子的安靜時間對她們的學習成效就影響不大了。其實,這樣的研究結果不能算是意外,因為早已經有很多研究闡明了運動與學習之間的正向關係,許多針對中小學生做的研究都發現,每天把用來學習的時間分一些去從事體能運動,不但不會妨礙學習效果,長此以往還會促進學習,更別提運動所能帶來的其他好處,所以越來越多的學校都越來越重視體育課。只不過,這樣的研究大部分沒有涉及到幼童,而且一般只衡量運動時間,沒有測量安靜的時間。而這一次芬蘭團隊的研究,著眼點主要在幼童的安靜時間,這對我們的啟發性還是很大的,因為我們一般都覺得孩子有在運動就夠了,卻沒有想到他坐著不動的時間也許還是太多。
當然,這個研究只是小範圍的,未必真能推廣到所有人群中去,不過這結果已經足夠引起我們做父母的思考:有時候我們對兒子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在緣木求魚?
怎樣才是最好的教養男孩子的方式?
相信很多爸媽是非常重視孩子的運動能力的,畢竟我們現在都懂得運動對於身體健康、均衡發展的重要性,而這重要性並不只對成年人有用,對小孩子一樣有用。但是問題是,當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我們是否過於武斷的幫他決定了到底多少運動量才是足夠的?由於大多數男孩子自小就比較好動,爸媽們為了規範他們的行為總是會要求他們具有一定的靜止下來的能力,有時候是為了適應環境的要求 (例如去圖書館或者參加一些親子活動 ),有時候是為了完成一些早期啟蒙教育 (如親子共讀),如果孩子開始表現得很不配合,爸媽就會想辦法訓練他,要求他每天能安靜坐好一段時間、完成一件事情。這種想法雖然初衷很好,但有可能並不是最適合男孩子的教養方式,因為在上面提到的芬蘭科學家的研究中,一年級的男孩子坐得越久,到了二年級和三年級,他的閱讀與數學能力的提升卻是會受到傷害的。要知道從孩子進入幼兒園開始,他就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時間是被要求坐著不動的,即使這些時間裡他也是在做很有意思的事情,但那些是靜止的。而我們做家長的,或許就不應該加碼他的安靜時間,而是要鼓勵他按照自己的性子跑來跑去才對。
-
參考資料文章
http://www.jsams.org/article/S1440-2440%2816%2930238-9/fulltext
http://time.com/4588035/sitting-exercise-reading/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brendan-c/9985972026/